秦岭笑谈[超话]【地理与旅游学院暑假社会实践】——诸城古琴:千年雅韵奏响非遗新声

博速搞笑 2025-08-01 10:41:30

秦岭笑谈[超话]【地理与旅游学院暑假社会实践】——诸城古琴:千年雅韵奏响非遗新声

诸城古琴,又称“诸城派古琴”,形成于清代中后期。为进一步了解诸城古琴,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实践队诸城分队来到了潍坊市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诸城古琴艺术传习中心。队员带着对古琴文化的好奇和敬畏之心,通过实地的观察加深对古琴的理解,仔细地聆听协会工作人员和第七代传人钟珊老师的讲解,认真地观看古琴的演奏过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与当地的琴家、传承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诸城古琴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传承现状。通过这次实地探查,队员对诸城古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也为他们今后的研究和传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诸城古琴以“清、微、淡、远”的艺术风格著称,这种风格仿佛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简洁中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在古琴界独树一帜,成为众多琴家推崇和研究的对象。

从访谈中了解到,2008年,对于诸城古琴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诸城派古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殊荣无疑是对诸城古琴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的高度认可。它成为了诸城乃至山东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吸引着无数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探寻其独特的魅力。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演奏技巧,更是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诸城古琴的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按、滑、揉、吟等,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演奏者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技巧,能够将琴弦上的音符化作美妙的音乐,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

多年来,诸城市高度重视古琴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将其视为弘扬地方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从采访中了解到,学校是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将古琴文化引入校园,能够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接触到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举办古琴讲座、演奏会等活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古琴的魅力。同时,还将古琴课程纳入学校的选修课程体系,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古琴知识和技能。

踏入诸城古琴的展示空间,仿佛一步跨进了被时光浸润的静谧角落。这个展示空间布置得古色古香,古朴的字画营造出一种宁静、典雅的氛围。空气中似乎都漂浮着淡淡的松烟墨香。

常见的古琴类型有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落霞式、蕉叶式等。其中,仲尼式古琴相传为孔子所创,造型简洁流畅,只在琴体腰部和项处各呈方折收束,无其他修饰,体现儒家中庸内敛风格。其音色细腻,从宋代开始兴盛。因形制经典、风格素雅,成为历代传世名琴中较为多见的样式,如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北宋“万壑松”琴。

互动区里,试着按了按琴弦,指尖传来木质的微凉和琴弦的张力。当手指触碰琴弦的那一刻,能够明显感觉到琴弦的弹性和张力,仿佛能感受到古琴内部蕴含的生命力。简单的几个音组合起来,竟也有几分古朴的意味。

诸城古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和审美观念。在古代,古琴常常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抒发情感的重要工具,他们通过古琴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的思考。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古琴的演奏风格和曲目也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因此,诸城古琴是研究中国音乐史、文化史的重要资料,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窗口。

离开时,琴音的余韵似乎还粘在衣袂上。那种悠扬的琴音仿佛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原来诸城古琴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古董,它藏在诸城的街巷里,在传人的指尖上,在每个愿意静心聆听的人心里——那是这片土地写给时光的一封长信,字里行间,都是未曾褪色的文化底气。诸城古琴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将继续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0 阅读:0
博速搞笑

博速搞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