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笑谈[超话]【暑假社会实践]追寻市井旧影,领略招幌风情——回溯博物馆开启时光】曲阜师范大学曲园学子三下乡三下乡2025三下乡社会实践
为深入洞悉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的市井生活风貌,深度激发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传承红色基因于时代精神,曲阜师范大学“踏访台庄承红韵,深研战馆砺初心”实践队于7月18日踏入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深入挖掘其背后所承载的市井繁华记忆,探寻那一段段被岁月尘封的故事,将红色教育与运河文化调研相结合,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
被乾隆皇帝御赐为“天下第一庄”的台儿庄古城,曾经因为运河的开通促进商业更加兴盛,因而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招幌实物和招幌文化。实践队员们从全聚德烤鸭店高悬的木质金漆匾,到张小泉剪刀铺吱呀作响的铸铁幌杆,一路聆听“敲锣卖糖,各干一行”的市井吆喝,沉浸式感受“商贾迤逦,一河渔火”的昔日繁华。
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位于台儿庄古城“船形街”舷侧,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招幌”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招幌600余件、招徕市声80余种。位于古城内的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以“城汇商脉,诚聚商萃,承继商魂”为主旨,分为序厅、坐贾门市招幌、行商市井招幌、传承华商精神四个展区,展陈各式招幌,复原运河流域著名中华老字号,再现旧时商贩贸易场景,引领游人穿越时空,重温古运旧梦,体验京杭大运河绚丽多姿的商业文化风情。
实践队员们漫步于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驻足于每一枚招幌前,感受着台儿庄昔日的喧嚣与繁荣。招幌,曾是运河商贾的“无声广告”,更是台儿庄大战前夜灯火不熄的市井见证。玻璃柜里,一面“万福镖局”的杏黄旗斑驳褪色,旗角弹孔依稀;旁边,一张“裕丰粮行”的木刻招幌上,“平价售粮、支援前线”的朱批字迹仍鲜艳。解说员将招幌背后的抗战故事娓娓道来:1938年春,粮行掌柜把最后一船小米送进台儿庄守军阵地,自己却倒在日机轰炸中。队员们屏息聆听,仿佛看见招幌在硝烟里猎猎作响,成为不屈的民族符号。
当实践团队走出博物馆,暮色中的台儿庄古城华灯初上,一面面复刻的老招幌在晚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仍在讲述着烽火岁月里“商贾支前、招牌不倒”的动人故事。同学们在运河岸边久久伫立,耳畔回荡着讲解员的那句话:“招幌是市井的烟火,更是民族的骨气。”
通过这次实践经历,不仅让队员们触摸到千年运河的商业脉搏,更让他们在“一幌一世界”的凝视中读懂了红色基因的深沉底色——那是战火中商人用门板改成担架、用酒旗传递情报的机智,是今日台儿庄人以匠心守护非遗、以创新激活古城的担当。实践队员们深刻领悟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责无旁贷。他们决定通过青年视角,挖掘招幌背后的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把传统商业文化中‘诚信、匠心、开放、包容’的基因,转化为新时代青年创新创业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