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中国第一次引进桑塔纳汽车,原本定价为8万,但中方代表认为16万更合适,经销商再加价3、4万,最后一辆桑塔纳差不多20万左右的价格到手,即使如此桑塔纳也是一车难求,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神车。 饶斌1913年出生在吉林市,早年投身社会活动,1937年加入党组织。1950年代,他领导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组织工人安装设备,监督生产线调试,确保首批卡车出厂。他推动工厂从基础起步到正常运营,积累工业经验。1978年,饶斌率代表团访问欧洲,走进德国大众工厂,观察生产流程,与技术员交流,推动中德合作洽谈。他协调资源,促成桑塔纳项目落地。1988年,饶斌逝世,留下汽车工业发展的贡献。他提出外引内联策略,创建合资企业,坚持技术转移条款,确保中方获益。 江泽民1926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85年任上海市长时,他主持会议,听取项目汇报,支持上海大众合资公司成立。他走访工厂,查看设备,与工人讨论技术,推动本地化进程。他协调资源分配,推动项目从装配到生产转型,确保零部件供应链稳定。2002年后退出领导岗位,2022年逝世。他的行动奠定桑塔纳引进基础,推动上海汽车工业起步。 1978年,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启动与德国大众合作洽谈。代表团在沃尔夫斯堡工厂讨论车型规格。谈判持续数年,双方辩论资金和技术转移。大众一度犹豫,中方坚持,1980年签署协议。1982年,上海拖拉机汽车厂改造生产线,工人搬运零件,学习组装。德国专家示范,指导技工调整发动机,拧紧螺栓。 1983年4月,第一辆桑塔纳在上海下线。工人们围拢车身,检查部件。这车用全进口零件,成本包括运输和关税。大众提出8万元售价,中方分析市场,考虑保护本土产业,避免低价竞争。代表讨论数据,决定16万元底价。经销商面对订单,加价3万到4万。消费者付20万元提车,车辆迅速售出。 桑塔纳外观流线,车身闪亮,内部舒适,发动机平稳,耐用性强。1983年北京车展上,展台人群拥挤,参观者询问性能。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下单踊跃,价格高但供不应求,成为身份标志。引进从装配起步,转向本地生产,奠定工业基础。 桑塔纳下线后,上海大众启动国产化。1985年国产率2.7%,工程师赴德国培训,回来改进设备,与供应商合作生产座椅和变速箱。工人组装零件,提升效率。1987年底,国产化分横向纵向,本厂负责车身发动机,配套厂承担其余。1988年,成立生产共同体,涉及132个厂,构建零部件系统。 到1990年,国产率60.09%,1991年70%。1996年达90%,关键部件本地制造。成本降低,技术积累带动江苏浙江工厂生产高精度部件。这车推动产业升级,本土企业学习工艺。零部件测试需德国认可,工程师调整工艺,确保质量。 饶斌1988年逝世,未见国产化完成。江泽民继续领导,2022年逝世。桑塔纳保持影响力,成为工业象征。项目构建供应链,工人操作机器,检验精度,推动产业链提升。
桑塔纳之所以出色,正因其砍掉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功能:1.没有空悬,传统悬挂更稳定耐
【3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