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

混沌于浮云 2025-09-08 18:43:39

1997年,邓亚萍退役后去清华大学读书,第一堂课,老师问她:“你的英语如何?”邓亚萍尴尬的回答:“我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出生在河南郑州,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省乒乓球队队员。她5岁就开始练球,跟着爸学基本动作。身高只有1.5米左右,她试了好几次进省队,都因为个子小被拒。1983年,她总算进了河南省队,那时候训练强度大,她每天练基本步法和击球。三年后,1986年进国家队,她专注直拍快攻风格,练习拉球和推挡。那些年,她在国家队球馆反复练,汗水湿衣服也不停。 从1989年开始,她在国际比赛露头角。1990年,她登上世界排名第一。1991年千叶世乒赛,她拿女单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她赢女单和女双金牌。1995年天津世乒赛,又包揽女单女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她卫冕两项金牌。到1997年,她总共18个世界冠军,四枚奥运金牌。这些成绩让她成中国乒乓球标志性人物。她退役是在上海全运会后,结束竞技生涯。 1997年秋,邓亚萍24岁进清华大学外语系,刚退役,手里18个世界冠军,四枚奥运金牌。她英语基础差,连26个字母都不全认。第一堂英语课,她承认英语弱,摸底考分数垫底。同学私下说她来这儿吃苦,不如回体校教球。这些话让她更想证明自己,当年身高问题都没让她退缩,现在学习上也一样。 她每天早5点起,在校园路灯下背书。手指过去练球有茧子,现在握笔划单词。听力难,她用随身听反复听录音,按倒带几十次记发音。周六日别人玩,她在语音室练读,嗓子疼也不歇。有次食堂排队,她嘴里默动词变化。1998年2月,她作为交换生去英国剑桥大学学英语,异国上课跟读,晚上复习笔记。回国后,继续清华课程,一对一辅导学语法,课堂回答渐顺。简单对话从卡顿到流利,学期报告得好评。四年来,词典翻烂,笔芯用秃,她从体育生变能用英语答题的学生。2001年,她拿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毕业那天,她代表学生用英语发言,得全场掌声。清华学位刚拿,她装更多英语书进行李。2001年9月,她去英国诺丁汉大学读当代中国研究硕士。多雨天气里,她泡图书馆,书堆高过球桌。术语难懂,她用彩纸标,攒一叠问导师。为懂体育产业链,她几周待资料馆,报告让老师赞。2002年硕士毕业,她转剑桥大学读土地经济博士。两年写论文,她北京伦敦两地跑,飞机上改稿。 2008年北京奥运前,她获剑桥土地经济博士学位,论文对中国体育改革建议被相关部门参考。在国际奥委会会议,她用英语直接辩论,早年靠翻译,现在自己处理。2010年,她任人民搜索总经理,处理公司事务。2016年里约奥运筹备,她作为奥委会官员协调,用英语法语切换,分享中国办赛经验。她还创立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体育发展。现在50多岁,她活跃在体育管理讲座和大众健身活动。从球台到学界,她用11年转型。

0 阅读:13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