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土匪要枪毙一个12岁的小红军。突然,小红军说:“你们还是用刀砍死我吧,省一颗子弹可以打鬼子…”没想到,这个要求竟然救了小红军的命!
十二岁的小红军战士张金龙,被一群土匪按在地上,黑乎乎的枪口直接顶住了他的脑门。
领头的土匪头子满脸凶相,嚷嚷着要立刻执行枪决。
就在这生死关头,这孩子忽然仰起脸,没哭也没求饶,反而提了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求。
他说:“你们还是用刀砍死我吧,省下那颗子弹,日后好留着打日本鬼子!”
谁也想不到,这句临死前的话,竟然奇迹般地让他捡回了一条命。
张金龙年纪虽小,可经历的事一点都不少。
他打小就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
人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不假。
那时候,左右邻居看他孤零零一个人住在破草房里可怜,就你家一顿、他家一口地轮流帮衬着。
他这才没饿出个好歹。
他没念过书,但心里那股子对地痞恶霸的恨意,还有对日本鬼子的怒火,是从娘胎里出来就种下的根。
那些骑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的土豪劣绅,他见得多了;东洋兵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欺压百姓的事儿,他也时常听村里人讲起。
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他心窝里,尤其是听到日本鬼子害人的消息,他这小拳头攥得死紧。
张金龙听说红军是专门为穷苦人出头、打天下的队伍,当时铁了心要跟着走。
队伍里的领导看他个子还没枪高,瘦得跟豆芽菜似的,说什么都不愿收他。
可这孩子犟得很,硬是挺着小胸脯说,年纪小不怕,胆子大就行,照样能上战场打仗。
领导看他实在心诚志坚,又是块当兵的好料,终于点了头,就这样,娃娃兵张金龙正式穿上了军装。
因为年岁太小,部队安排他在后方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别看他是个娃娃,吃苦耐劳的劲儿一点不比大人差,什么活都抢着干,从没听他喊过一声累。
可惜战场无情,在一次激烈的交火中,为了保护身边的战友,张金龙的腿被子弹打穿了,当时就昏死过去。
等他被冷风吹醒过来时,发现周围已经空了,战斗早就结束,自己所在的部队也已经撤走。
看着身边冰冷的尸体和寂静的山林,这孩子第一次感到了钻心的害怕,控制不住地哭出了声。
哭了几嗓子后,他猛地想起自己现在是个红军战士了。
战士不能怂,得想法子找活路,找到队伍!
想到这儿,他狠狠擦干了脸上的泪痕,撕下身上的布条把受伤的大腿紧紧缠了几圈,咬着牙,拖着那条伤腿,一瘸一拐地往林子里挪,就想碰运气看能不能追上部。
可一个十来岁受了伤的孩子,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又渴又饿,身子骨越来越沉,眼看就要撑不住了。
全靠这对热心肠的猎户夫妻悉心照顾,给他清洗伤口、找草药敷上、省下口粮喂他,张金龙的腿伤才一天天好了起来。
伤情好转后,他也坦白了身份,告诉救命恩人自己是一名红军战士。
猎户两口子看着眼前这个稚气未脱却已经历生死的小战士,心中又是感慨又是佩服。
张金龙是个记恩情的人,更是个有职责的兵。
他心里盘算着,等身子骨彻底利索了,就继续去找大部队归队。
谁曾想,还没等他离开这个临时的小窝,麻烦就找上门了。
一天中午,一伙荷枪实弹、凶神恶煞的土匪突然闯进了猎户家所在的村子。
来的正是臭名远扬、下手狠毒的“马家军”。
可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帮土匪进了屋,就像饿狼进了羊圈,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地搜查。
最终还是给他们翻出点蛛丝马迹——张金龙那顶没藏利索的红军帽子。
带头的土匪头子一见这帽子,眼睛立刻红了,二话不说就要把张金龙拖出去毙了。
生死关头,小张金龙没慌也没乱,反而瞪着眼睛冲那土匪头子大声斥责:“我们红军是为穷苦百姓拼命的队伍!我们是去打日本鬼子的!杀鬼子难道还有罪不成?!”
这一吼,倒把那个领头的土匪吼得一愣。
他万万没料到,一个眼看要挨枪子的毛孩子,骨头居然这么硬,还敢当众顶撞他。
一股邪火“噌”地蹿上脑门,他恶狠狠地吼道:“少他妈的废话!拉出去,给老子毙了!”
猎户两口子急得跪下来想求情,却被旁边几个如狼似虎的土匪死死按住动弹不得。
眼看真是要没命了,张金龙心思一动,死也要死出点样子,他于是抬起头,清清楚楚、一字一顿地说出了那句改变命运的话:“你们要杀我,我认了,动不了手跟你们拼。
但我临死就提一个要求,行不?请你们别用枪,拿刀砍死我吧。
省下那颗子弹,以后留着去多杀一个日本鬼子!”
说完这句话,他紧紧闭上了双眼,心一横,就等着那冰凉的刀锋落下。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真是一颗拳拳赤子心,在危急关头震住了亡命徒,也唤醒了一丝他们骨子里的血性。
几天后,张金龙跪别了对他恩重如山的猎户夫妇,揣着那颗绝处逢生的决心,再次踏上了寻找部队、为国尽忠的路。 信息来源: 《老兵张金龙:子弹留给鬼子》(原刊发于《解放军报》 《重阳走访慰问老红军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