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深夜,鳌拜经过女儿兰格格的房间,意外发现她与侍卫私会。鳌拜举刀要杀,女儿一句

自然解说甲一 2025-09-19 15:43:08

一天深夜,鳌拜经过女儿兰格格的房间,意外发现她与侍卫私会。鳌拜举刀要杀,女儿一句话却让他改了主意,而这竟成为后来康熙扳倒他的一个伏笔。 康熙八年,盛夏,宫中闷热得让人透不过气,那晚,鳌拜睡得不安稳,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哗啦啦响,他翻身起夜,顺手披了件单衣,走到偏殿时,远远看到女儿兰格格房里有灯光闪动。 已经过了三更,宫中本应灯火俱灭,他皱了眉,靠近几步,听见屋里传来低声细语,他脚步一顿,贴近窗沿,目光越过窗纸的缝隙,一眼看见两个身影,一个是兰格格,一个是他府中的年轻侍卫图尔登。 鳌拜是个性子刚烈的人,打仗出身,从不信儿女情长,他拔出随身短刀,推门就进,屋里顿时惊慌失措。 图尔登跪倒在地,脸色煞白,兰格格却挡在了他前面,双目通红,盯着父亲的刀,声音发颤:“阿玛,他若该死,那我便陪着。” 鳌拜愣了一下,手微微一抖,他没想到,素来乖巧懂事的女儿,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护一个侍卫。 兰格格是他最疼爱的女儿,从小喜欢骑马射箭,也曾随他上战场见敌阵,一向懂分寸,他压低声音,咬牙切齿:“你知道他是什么人,他是什么身份?” 兰格格咬紧嘴唇,只说了一句:“他虽是侍卫,可他敬我、护我、从不逾矩,若阿玛坚持要杀他,那我也不活了。” 这句话,让鳌拜的刀停在了半空,鳌拜沉默了很久,突然转身,走出房门,末了只丢下一句:“明日把他调去边营,再不许回来。” 这事就这样被压了下去,图尔登被外放至宁古塔守边,从此从宫中人眼前消失,兰格格也没再提起他,跟着母亲闭门不出。 表面上,一切恢复如常,可这件事,在鳌拜心里埋下了一根刺,他开始怀疑府内有人不忠,他加紧挑人、换人,凡是跟兰格格接近的都被调离。 身边的亲信越来越少,自己却越发不放心,他把疑心带进了朝堂,把戒备也带到了对皇帝身上,康熙看得出来,却不动声色。 康熙那时才不过十六岁,表面上对鳌拜言听计从,心里却早有谋划,他知道,鳌拜势大,军中多是他的旧部,若想收权,就得先让他露出破绽。 而鳌拜的破绽,不在战场,而在家门,兰格格那晚的私会,本是儿女私情,但康熙很快得知其中细节,一个宫中侍卫,私通辅政大臣之女,不是小事。 更关键的是,这个侍卫出身镶黄旗,与索额图有过亲戚往来,康熙察觉,这可能不是简单的情事。 他命人暗中查图尔登在边地的动向,又让心腹观察鳌拜是否有异常,果然,鳌拜自此变得多疑,连皇帝身边的近侍都要重新审查。 他甚至上书,请求更换大内侍卫,理由是“防止奸人接近”,这封奏折,被康熙记在了心里,一年后,康熙开始部署行动。 他暗中组织亲兵训练,又将鳌拜的亲信逐步调离防线,等到朝中多数大臣已不再倚重鳌拜时,他亲自设局,将鳌拜诱入宫中,命侍卫封门,亲手下令擒拿。 鳌拜被制,众人惊呼“雷霆手段”,但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真正让康熙起疑的起点,是那次深夜的私会。 兰格格后来一直未嫁,终身未再提及图尔登,而图尔登,在边地守了一辈子,未回京城一步。 兰格格那句“我也不活了”,或许真是情急之语,可对鳌拜来说,是一次情感上的打击,也是一次权力上的警讯,他原以为自己能掌一国之兵,却连女儿的心思都防不住。 主要参考资料:《清史稿·鳌拜传》、《康熙起居注》节选

0 阅读:91

猜你喜欢

自然解说甲一

自然解说甲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