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被马家军残害后,红军师团级干部的遗体,排成一排,被捆了起来,放在墙边

自然解说甲一 2025-09-19 15:43:08

1937年,被马家军残害后,红军师团级干部的遗体,排成一排,被捆了起来,放在墙边,即将被马匪送去邀功请赏。 动手的是马步芳手下的部队,史称“马家军”,其实是西北军阀马鸿逵、马步芳、马占山等人一脉相承的地方武装。 他们在抗日战场上表现不一,在内战战场上却狠得出奇,尤其对红军,手下从不留情。 这一晚,他们抓住了几个落单的红军干部,经过短暂审讯后,没有送交审判,也没有换俘筹码,只留下了一地血迹。 据当时目击者回忆,尸体被整齐摆放,是为了“便于辨认”,不少人被剥下军装,挂上木牌,写着“共匪某某”,甚至有人脖子上被挂上纸条,说是“缴获落网师团长”。 这些尸体,第二天就要被送往兰州军政处,作为“剿共有功”的战利品,押送的人嘴里说得轻松:“这些人头能换一笔好赏金。” 那时的西北,不像中原有条条大路,交通靠人背马驮,消息靠驿站传递,政令时常不畅,马家军自成体系,表面听命南京,实际谁强谁说了算。 中央政府对他们既倚重又防备,马步芳为了保住地盘,也知道要不断“立功”,打红军、送人头,是最直接的办法。 彼时红军刚结束长征,部队分散,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遭遇重围,西路军原本计划穿越祁连山,与新疆方向的红军会合,不料与马家军连日苦战,陷入绝境。 这批被俘的红军干部,就是在高台、临泽等地战败后落入敌手,他们不是被杀于战场,而是战败被俘后秘密处决。 西路军中有不少老红军,从井冈山走出来,跟着走过雪山草地,这批干部文化不高,战斗经验却极为丰富,失去他们,对红军来说,是沉重打击。 更残酷的是,这些牺牲者的身份,直到多年后才被证实,当时的资料不少都被马军在“缴获战利品”中销毁。 其中一人,曾任红五军团某师政委,姓李,他被俘后没有低头,马军审问时,他闭口不答,最后被拖出军营时,连夜被斩首。 他身边的几位干部,也都拒绝透露红军部署,马军恼羞成怒,干脆连夜动手,第二天,他们的尸体被摆成一排,绑好送往兰州。 这事很快传入延安,不少红军战士听说后,夜里哭着不睡,有人在日记里写道:“他们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在人手。”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沉默许久,说:“西路军是我们的一只胳膊”,这只胳膊被砍了,连骨头都没留下。 马家军方面却大张旗鼓,说“剿匪成功”,把几具红军遗体当作“缴获战果”,他们在兰州召开“剿匪展览会”,把红军缴获物品、文件、甚至尸体照片摆出来,邀请地方官员参观。 马步芳本人还上报“战果斐然”,请求中央嘉奖,南京方面表面颁奖,私下却担忧,这样的行为会激起舆论反弹。 几个月后,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联手逼蒋抗日,当全国被迫转向抗战,马家军“剿共”的战功,变得难以启齿。 从战术上说,这几位红军干部的牺牲,没能改变战局,但从精神上,他们的坚守成了红军战士的榜样。 在后来的抗战中,多位西路军旧部重新集结,加入八路军,继续作战,他们说:“我们是替高台的兄弟打仗。” 多年后,有人在旧资料中找到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排被捆的遗体,靠在一堵土墙上,照片背面写着:“缴获共匪师团以上干部六人,已送兰州请赏。” 字迹潦草,却让人寒心,这不是战利品,而是一排沉默的忠骨。 主要参考资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马步芳与马家军》黄仁宇著,中华书局

0 阅读:0
自然解说甲一

自然解说甲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