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起来像个“乞丐”,却是世界物理学界仰望的巨星。 钱学森与他同船赴美,邓稼先尊他为“启蒙火种”,杨振宁称他“改变华人科学史的人”。 他是诺贝尔奖永远的遗憾,一生未获奖却培养出多位诺奖得主;他是西南联大破庙里的“燃灯者”,用残缺仪器保住中国核物理火种; 他叫赵忠尧——中国原子能之父,共和国核盾牌的铺路人! 1930年,28岁的赵忠尧在加州理工实验室发现“正电子”,人类第一次窥见反物质的影子。导师密立根拍桌惊呼:“这该拿诺贝尔奖!” 可历史开了个残酷玩笑:1936年诺奖颁给了晚两年发现同一现象的安德森。杨振宁后来翻出原始数据:“赵老师的成果更早更完整,是物理学界最大冤案!” 当学生李政道1957年登上诺奖台时,赵忠尧正在北京郊野勘测核基地。有人替他不平,他只笑笑:“我的学生赢了,就是中国赢了。” 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师生南迁。赵忠尧突然消失三天, reappeared 时蓬头垢面,怀揣一个咸菜坛子里面装着50毫克镭,全中国仅有的核实验材料。 为躲避日军盘查,他弃车步行,混迹难民队伍。鞋子磨穿了,就用破布裹脚;胸口被镭灼伤溃烂,就把坛子吊在背后。1400公里跋涉到昆明时,师生几乎认不出这个“乞丐”:“赵教授,您还活着?!” 在西南联大漏雨的破庙里,他领着学生拿钟表零件造仪器,用烟熏相纸记录粒子轨迹。李政道回忆:“没有赵老师那坛镭,中国核物理早在战火里断根了。” 1950年他冲破美国阻挠回国,海关扣留了他的设备,却扣不住他脑中的图谱。在中关村一排平房里,他画出质子加速器草图:“没有这个,原子弹就是空谈!” 苏联专家撤走后,他带着20名青年在青海221基地啃窝头。零下30℃的夜里,用算盘计算爆轰数据。学生王淦昌含泪说:“老师的手冻得握不住笔,还在改我们的公式。” 1964年罗布泊升起蘑菇云时,他却在秦城监狱接受审查,因反对用政治运动冲击科研,被扣上“特务”帽子。听到广播里的欢呼声,他面向西北长鞠一躬:“成了就好。” 他执教清华45年,讲台就是战场。钱三强、王大珩、朱光亚...“两弹一星”元勋半数出自他门下。最传奇的是: 钱学森赴美前夕彻夜求教:“您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杨振宁报考联大物理系时,他亲自批阅试卷:“这孩子会让华人挺起腰杆”;连 邓稼先的遗书都写着:“赵老教会我,沉默的奉献比诺奖更重千钧。” 1998年病逝时,床头还摊着《核物理前沿》。遗嘱只有一行字:“把我的骨灰撒在加速器轨道旁。”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地下长廊,镌刻着他1930年的论文公式。中科院高能所门前,“赵忠尧星”纪念碑静静矗立。 当我们享受和平的阳光,请记住:曾有个人以脊梁为弓,以生命为箭,把中国射进核能时代。 权威信源: 中国科学院《赵忠尧院士生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赵忠尧论文选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他看起来像个“乞丐”,却是世界物理学界仰望的巨星。钱学森与他同船赴美,邓稼先
帝王心术
2025-07-29 11:12: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