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山英雄余泽忠去世前拍下的照片,当时的他躺在破屋的床上,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他最后的心愿就是能穿上珍爱多年的军装拍一张戎装照。 那身军装,仿佛长在了他身上。1986年,23岁的重庆长寿小伙余泽忠和战友们接到的任务是死守老山前线那片被称为“绞肉机”的17号高地。炮火把阵地犁了一遍又一遍,工事成了废墟。 他亲眼看着肠子外流的战友倒下,咬着牙,硬是把人背起来,爬过300米被敌人火力封锁的开阔地。自己的左臂也被炸得血肉模糊。 在那片炼狱般的高地上坚守了一年零八个月,经历了大小百余次战斗,他从死神手里抢回几十条战友的生命,左手落下终身残疾,换回的是两枚沉甸甸的二等功勋章和一枚三等功勋章。 硝烟散尽,英雄默默回归平凡。回到家乡的余泽忠,一家几口挤在月租50块(90年代水平)的破旧屋子里,全家就指着他每月300元的微薄收入。 生活拮据,可这人骨子里的劲儿一点没丢。公交车上遇见小偷持刀行窃,他空手就冲上去夺刀;看到被偷的老人没钱治病,他把自己兜里仅有的100元塞了过去。 长江水流湍急,他六次跳入激流救人,有次为了救一对落水的父女,自己差点被冲走。后来,他还认了那个女孩做干女儿,自己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钱来接济她们。 那些用命换来的勋章,被他仔细锁进了木箱;那身承载着荣耀的军装,也压在了柜底。但那份属于军人的担当和血性,却从未沉寂。 命运似乎总爱考验赤诚之人。2002年,肝硬化的诊断书像一块巨石砸碎了这个小家的平静。妻子借遍了亲友,东拼西凑了5万元救命钱,可仅仅一个月,就在高昂的医疗费面前消耗殆尽。女儿被迫辍学,儿子也停了课。夜里肝痛发作,他疼得用头撞墙,可接到战友电话时,声音里却带着笑:“这辈子,能堂堂正正活一场,值了!” 乡亲们知道了他的困境,纷纷伸出援手,大娘颤巍巍地拎来攒下的100个鸡蛋,小姑娘捧出攒了好几年的压岁钱,老伯背着50斤红薯走了二十多里山路,就为了卖掉换那几块钱塞到他手里...每一分钱,都浸满了乡邻滚烫的心意。 当记者闻讯赶到那间简陋的乡镇卫生院病房时,余泽忠正蜷缩在发黄的床单上,忍受着病痛的剧烈抽搐。听说要拍照,他黯淡的眼神突然亮了起来:“等等!换...换军装!”妻子强忍着泪水,颤抖着手替他仔细别好那三枚功勋章。 他用尽全身力气,在妻子的搀扶下,歪斜着站了起来,对着镜头,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脚下趿着破旧的拖鞋,身体因疼痛而佝偻,但那绷直的脊梁,仿佛仍是阵地上那杆不屈的钢枪。 这张照片拍完仅仅十天后,年仅41岁的余泽忠永远闭上了眼睛。弥留之际,他留下最后的心愿:“眼角膜...都捐了...有用的器官...拿去救人...” 他的葬礼,没有喧嚣。为了偿还治病欠下的5万元债务,妻子背着沉重的箩筐,去矿场一毛五一斤地扛矿渣,瘦弱的身影在风中飘摇。 当年他救下的那个女孩,如今已为人母,每年清明,都会带着孩子跪在他的坟前,一声声喊着“干爷爷”。木箱里的功勋章依然熠熠生辉,只是,再没有那个胸膛可以骄傲地佩戴它们了。 他敬给山河的军礼,重逾千钧; 他留给世间的背影,写满赤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资料来源:《舰船知识》2003年老山英雄专题报道
“心不是一般的大!”重庆一10岁女孩游完泳回来后,独自到洗手间关窗洗澡,洗到一半
【8评论】【14点赞】
用户11xxx20
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