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伊朗可以把剩下的高丰度浓缩铀,拉到俄罗斯进行

暖阳融雪情愈深 2025-07-11 17:59:21

7月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伊朗可以把剩下的高丰度浓缩铀,拉到俄罗斯进行处理,然后把加工好的铀用于伊朗的民用设施。如果能拉近美伊之间的关系,只要伊朗点头,我就能提供帮助。” 伊朗这剩下的408公斤60%丰度浓缩铀,足以提纯出制造10枚核弹头的武器级铀料,是伊朗多年来对抗西方制裁的“硬底气”。自2018年美国撕毁伊核协议后,伊朗用离心机数量激增和丰度提升作为反制,从3.67%一路攀升至83.7%,每一步都在触碰美以的红线。 以色列频繁空袭核设施的动作,恰恰暴露了对这堆“潜在核弹”的恐惧——只要这些铀料藏在伊朗深山中的加固掩体里,美以就始终面临“动手即可能引发核报复”的威慑,空袭也只能是隔靴搔痒。 拉夫罗夫的提议直击这个死结:让伊朗把“火药桶”搬到俄罗斯,由俄方加工成民用级燃料再返还,全程接受国际监督。这招看似给美伊僵局开了药方,实则精准戳中了各方的痛点。 对美国而言,一旦伊朗核材料脱离本土,“伊朗核威胁”的借口就成了无的放矢,其在中东拼凑的“反核联盟”会瞬间失去存在根基;以色列更坐不住,没了核威慑的顾忌,它对伊朗的军事优势,反而可能变成烫手山芋——贸然动武只会显得师出无名,甚至引发国际社会对其此前空袭行为的反噬。 俄罗斯的算盘打得显然更精。掌控伊朗核燃料的加工环节,意味着它能直接握住伊朗民用核设施的“能源开关”,这比任何军事基地都更能巩固在中东的话语权。更巧妙的是,在俄乌冲突胶着之际,把全球注意力引向中东核问题,既能分散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精力,又能借“调解者”身份提升国际声望。 伊朗的处境则像站在悬崖边选路,交出去,或许能换得美国制裁松动的喘息之机,让濒临崩溃的经济得到输血,毕竟多年封锁已让其石油出口腰斩、通胀高企,政权稳定正受民生压力的考验。 但交出核材料,等于自废武功——那些深埋地下的铀料是伊朗对抗美以的最后屏障,一旦转移到俄罗斯,就不得不看俄方脸色,未来若美俄关系生变,这些燃料能否顺利返还都是未知数。 从现实看,这个提议能否落地,关键不在美以的反应,而在伊朗如何权衡。俄罗斯看似提供了“救赎”之路,实则设下了陷阱。当伊朗的核能源供应被攥在别人手里,其外交自主性必然大打折扣。但反过来看,若继续抱着核材料硬扛,经济困局可能先于外部威胁压垮政权。 拉夫罗夫这步棋的高明之处,在于它不依赖军事力量,却比航母舰队更能搅动局势。通过将核材料“去武器化”的过程转化为自身影响力的延伸,俄罗斯正在不动声色地瓦解美以主导的中东秩序。 而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不仅将决定伊朗的命运,更可能重塑未来十年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格局——毕竟,当“以核换和”成为一种选项,其他被核问题困扰的地区,或许会纷纷效仿这种“俄罗斯模式”,那才是真正动摇现有国际秩序的开始。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