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说:“自从美国用B2轰炸了伊朗之后,中国人彻底失去了信心”。但说真的

暖阳融雪情愈深 2025-07-11 14:01:41

一位美籍华人说:“自从美国用B2轰炸了伊朗之后,中国人彻底失去了信心”。但说真的,究竟是谁失去了信心?答案很明显,这次美军的轰炸非但没展示什么实力,反而暴露出美军现在只是外强中干,远不如从前。 美军为了让这架号称“幽灵”的战机安全抵达目标上空,他们从波斯湾到阿拉伯海,部署了至少8架KC-135加油机进行空中接力,还派出了F-22战斗机护航,E-3预警机全程提供情报支持。这种需要“全家老小齐上阵”的作战模式,哪还有半点“全球威慑”的底气? 要知道,真正的战略威慑从来不是靠堆护航力量撑场面,而是单枪匹马就能形成压制。如今B-2必须依赖庞大的辅助体系才能行动,只能说明其所谓的隐身优势已被现代反隐身雷达技术大幅削弱,不得不靠多兵种协同来弥补短板。 上世纪90年代,B-2战机便正式服役,单机造价高达24亿美元,如今美军现役的20架中,能随时升空执行任务的不足一半。去年美军公布的装备妥善率报告显示,B-2的可执行任务率仅为53%,比F-35的68%还要低。 这种“贵得用不起,修得跟不上”的窘境,背后是美国国防工业的全面衰退。生产B-2机身复合材料的工厂早已关闭,关键零部件只能靠库存拼凑,甚至有工程师透露,部分维修不得不使用3D打印的替代件。 在这种状况下,进行军事行动,更像是勉强凑数的“肌肉秀”,看似凶猛,实则连持续作战的基础都摇摇欲坠。而美军此次行动的“点到为止”,更是暴露了其力不从心的现实。 轰炸仅针对伊朗一处军事仓库,既未伤及核心设施,也未引发大规模冲突,与其说是展示实力,不如说是在试探底线。这种“打一下就跑”的模式,与海湾战争时期的雷霆万钧形成鲜明对比。究其根本,是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的国防潜力萎缩。 过去十年,美国军费虽逐年增长,但装备采购费占比从40%降至28%,大量资金被用于维持现有装备的运转,新项目研发屡屡延期。F-35的Block 4升级计划推迟5年,哥伦比亚级核潜艇造价超支30%,这些都说明美国早已失去了,冷战时期“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的底气。 反观中国近年来的装备发展,恰恰走了一条与美国相反的道路。歼-20隐身战机从首飞到形成战斗力仅用8年,如今已实现多批次量产,脉动生产线的效率让美军F-35都自愧不如;东风-26导弹的列装,让中国拥有了真正的“区域拒止”能力。 其射程覆盖第二岛链,精度能击中移动中的航母;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直接跨越了美国的蒸汽弹射阶段,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突破。这些装备的发展不是靠一两种“明星武器”撑场面,而是整个国防工业体系的系统性进步。 信心从来不是看别人的武器有多先进,而是看自身的发展有多扎实。美军B-2这次行动,与其说是威慑,不如说是一次“实力自曝”——暴露了其装备体系的老化、工业基础的薄弱,以及战略威慑的空洞化。 靠单一传奇装备支撑霸权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的国际竞争,拼的是体系完整度、工业韧性和发展潜力。中国这些年的进步,恰恰印证了这一点:不追求昙花一现的“神话武器”,而是脚踏实地构建自主可控的国防体系,这种底气,远比任何虚张声势的军事行动更有说服力。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

暖阳融雪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