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长说得没错,台海统一时机已经成熟,拖下去将愈发不利。统一不需要假慈悲,民族大义也不需要妇人之仁。必须精准了解两岸动态,审时度势,适时而动。三军之志,可养而不可夺。 台湾经济对大陆的深度依赖,已经构成了遏制“台独”分裂的天然屏障。2024年两岸贸易额达2929.71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751.89亿美元,自台进口2177.82亿美元,顺差规模高达1425.93亿美元。 这种贸易结构使台湾半导体、石化等支柱产业高度依赖大陆市场——台积电南京工厂连续四年盈利,2024年利润达259.54亿新台币,占其海外总利润的68%。 而台湾每年从大陆进口的数千吨稀土中,约30%被用于军事工业,支撑其“雄风”导弹、IDF战机等装备的生产。 大陆近期对8家台湾军工企业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直击其“武器自制”战略的命门。以汉翔航空为例,其F-CK-1战机发动机叶片生产依赖大陆供应的钐钴永磁材料,断供后将导致生产线停滞至少6个月。 这种“精准打击”模式,既彰显了大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也揭示了台湾经济的脆弱性——当民进党当局推行“脱钩断链”政策时,其23个产业面临衰退风险,半导体产业更是可能因失去大陆市场而损失40%的营收。 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统一进程提供了坚实保障。截至2025年,解放军已部署3艘航母、500余架四代以上战机,东风-26导弹可覆盖关岛等第二岛链目标,形成对“台独”势力的战略威慑。 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的成功测试,使解放军航母舰载机出动效率提升3倍,极大增强了远洋作战能力。在战术层面,解放军常态化开展绕岛巡航、联合火力打击等演训活动,逐步压缩“台独”势力的战略空间。 2024年11月的“联合利剑”演习中,火箭军某旅成功模拟对台军衡山指挥所的精确打击,展示了“首战即终战”的决心与能力。 这种“以武促统”的战略布局,既回应了岛内“倚美谋独”的冒险行径,也向国际社会传递了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意志。 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支持,构成了遏制“台独”分裂的强大外部压力。截至2025年,全球183个国家与中国建交,东帝汶、缅甸等国公开支持统一,台湾连续9年被排除在世卫大会之外。 这种国际共识的形成,既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得益于大陆在国际事务中展现的责任担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中国正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重塑国际秩序,而“台独”分裂行径显然与这一历史潮流背道而驰。 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行径,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国际抵制。2024年联合国大会上,76个国家联署声明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创历史新高。 这种态势表明,“以台制华”战略已失去国际道义基础,任何试图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企图,都将在14亿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在民进党当局推行“去中国化”教育的背景下,两岸青年的文化认同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据台湾智库2024年民调显示,18-29岁群体中,认为“两岸同属一中”的比例较2019年上升12个百分点至38%。 民进党当局通过修改教科书、淡化历史记忆,试图割裂台湾青年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但正如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所言:“中华文化是刻入骨髓的DNA,而非政治操弄可以改变。” 当台湾青年在大陆体验到“原来我们听的是一样的歌”时,这种文化共鸣便成为消解“台独”谎言的利器。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台海统一已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民进党当局将台湾绑上“台独”战车,当外部势力试图阻挠中国崛起,我们必须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决心,把握历史机遇,果断推进统一进程。
黄智贤解读,根据台湾政大的最新学术民调显示:支持尽快统一的台湾人占比1.1%(
【3评论】【1点赞】
用户17xxx87
说一万句不如狠狠敲一棍子,对台独激进顽固分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果断斩首,不仅斩首,还要进行公开宣判公开通缉公开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