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于10月16日发布沈泽玮的评论:“中美脱钩持续推进,除了稀土与芯片对决,双方还剩多少筹码?谁会先出最后一张牌?美国的‘核弹级’底牌是金融战——可将中企逐出资本市场,甚至踢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SWIFT)。不过,在彼此不敢亮底牌的博弈中,台面上谈、台面下掐的‘部分脱钩’,恐将成为长期新常态。” 可是哪儿是什么“脱钩”,分明是俩揣着底牌的高手在那儿磨洋工,明面上把稀土、芯片这两张明牌甩得叮当响,私底下小动作没停过,真要动真格亮底牌,谁都先往后缩缩。毕竟真把最后一张牌扔出去,可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就是两败俱伤的局。 先说稀土和芯片这对老冤家,早就是摆上台面的较量了。中国握着稀土这张牌,美国军工、新能源产业离了这东西,生产线就得卡壳,之前美国喊着找替代来源,找了半天也没见多大起色,毕竟稀土开采加工不是挖沙子,得有技术有产业链,短期内哪儿那么好凑齐? 反过来美国攥着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的技术,想卡中国脖子,结果呢?中国这边慢慢啃技术,从低端到中端一步步往上赶,虽然还没到顶尖水平,但也没像美国想的那样被完全卡死,反而逼出了不少本土芯片企业。 这俩牌掐到现在,谁也没占到绝对便宜,反倒成了“脱钩”里最显眼的拉锯战。 再看美国吹的“核弹级”底牌——SWIFT系统,听着确实唬人。要是真把中企逐出资本市场、踢出SWIFT,短期内中国企业做外贸、走国际账肯定麻烦,毕竟现在全球大半贸易都靠这系统走流程。 可美国真敢这么干吗?估计自己也得在心里打鼓。要知道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跟多少国家的生意绑在一块儿?欧洲的车企、中东的能源国、东南亚的加工厂,多少都靠跟中国做买卖吃饭,真断了SWIFT链接,这些国家怎么办? 总不能跟着美国一起断自己的财路吧?而且美国自己的企业也受不了,那些靠中国市场卖汽车、卖农产品的美国公司,资金链要是出问题,国内的就业、通胀又得炸锅,这张“核弹牌”看着厉害,其实是张烫手山芋,真扔出去说不定先烫着自己。 更别说中国也没闲着,这些年一直在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虽然规模没SWIFT大,但也在慢慢攒人气,周边国家做贸易的时候,不少都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了。 要是美国真把SWIFT当武器乱用,反而会逼着更多国家躲开美元体系,加速“去美元化”,这可不是美国想看到的,毕竟美元霸权才是美国的命根子,真把这条路走窄了,自己的根基都得晃。 现在这“部分脱钩”的状态,其实就是双方都不敢赌的结果。台面上今天经贸代表团坐下来谈合作,明天可能就针对某个领域互相加限制;这边刚签了农产品进口协议,那边就对某家科技公司搞投资审查,说白了就是一边试探一边防着,既不想彻底撕破脸,又想在局部占点便宜。 这种状态看着别扭,却成了最现实的选择,毕竟真要全面脱钩,全球产业链得乱套,谁都扛不住那损失。 之前有人说“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什么牌是真的,什么牌是假的”,这话一点没毛病。比如美国之前喊着要对中国所有科技企业下禁令,结果真到执行的时候,还是给自家企业留了口子,怕自己的芯片公司丢了中国市场;中国卡稀土出口,也没一棍子打死,还留着合规企业的通道,怕影响全球产业链稳定。 可见那些喊得震天响的“狠招”,真到用的时候都得留三分余地。 至于谁会先出最后一张牌?短期内估计没人敢动。最后一张牌意味着没退路,真扔出去就只能硬刚到底,可现在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刚起来谁都讨不到好。美国要解决通胀、保住农民票仓,离不开中国的便宜商品和市场;中国要搞产业升级、拓展海外市场,也得应对美国的限制。 这种情况下,“部分脱钩”的新常态还得持续好久,与其说谁能赢,不如说谁能稳住节奏,别先乱了阵脚。 说到底,现在的博弈哪儿是什么“脱钩”,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明牌来回掐,底牌藏着掖着,台面上谈合作,台面下防着对方。 那些看着吓人的“核弹级”底牌,大概率也就是用来吓唬人的,真要动真格,美国自己也得掂量掂量——万一没炸到别人,先炸了自己的美元霸权,那可就亏大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