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谈落井下石有一种论调,公众人物“享受”了流量的红利。注意关键词:享受。所谓的享受流量的红利,本身就是错误的。
享受是吧?你有本事享受吗?就拿陈震来说,好像在一些人眼里他就说做的早、时机好,早些年做报纸的、做电台的、做杂志的媒体工作人员少吗?他们现在怎么不享受流量的红利?你看陈震,43岁了,每年飞几百次,天天拍各种东西、拍流水账,还自己剪,这种努力劲,你有吗?这流量的红利,是人家奋斗来的。
这次他出车祸,确实有一些人幸灾乐祸、落井下石。许多人也说,公众人物“享受”了流量的红利,就应该承受舆论的冲击。我倒觉得,承受舆论的冲击,确实是现实,但就“应该”承受?他欠谁的了?
作为正经人,看待陈震的车祸,就跟看待普通人出车祸一样,等权威机构的调研、听法律的判定。
前一阵小米汽车事故那事,我也没落井下石出来喷小米。原因类似,小米汽车有流量,是小米靠自己的实力奋斗出来的,不是欠谁的。小米汽车出事故,只要权威机构的调查结果没出,我就当作普通事故看待。
也别都以为自己是道德制高点了,谁还没被扣过分吗?
有哪款汽车没发生过严重的事故吗?
震哥我不信你逆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