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教授近日在一次和印度专家的座谈会上,遭到了印度人的故意挑衅。 印度人说中国人没有朋友,没人愿意跟中国人做朋友! 高志凯直接回怼,你印度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朋友,那就永远也别想入常! 因为中国有一票否决权,会否决掉所有你入场的提议! 高志凯教授这句"没有中国这个朋友,印度永远别想入常"的回怼,戳中的正是印度入常梦背后最现实的死穴。 安理会五常的一票否决权,从来不是靠嘴皮子争取来的,而是靠历史贡献和现实实力支撑的制度性权力。 先看看印度所谓的"入常努力"究竟是怎么回事。从2005年第一次拉着德国、日本、巴西搞"四国联盟"提交扩容草案,到2021年第六次冲击失败,印度每次都栽在五常的否决权上,但这从来不是"有没有朋友"的问题,而是权力再分配的根本矛盾。 2012年英国直接投反对票,是怕印度入常后抢了自己在英联邦的传统影响力; 2017年美国否决,是因为印度在伊朗核问题上不听招呼,担心给了否决权会碍自己的事; 2019年轮到中国出手,那年印度在边境越线修路、增兵造势,把领土争端当外交筹码,这种连地区稳定都不想维护的国家,怎么可能让它拿到安理会的关键权力? 中国的否决票,既是对挑衅的回应,更是对安理会责任的坚守——连亚洲的话语权都没坐稳,连邻居关系都搞不好,还谈什么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声? 印度嘴上喊着要入常,却始终抱着"没有否决权就不入常"的算盘,这种只想分权力不想担责任的心态,本身就违背了安理会的宗旨。 2021年那次最具戏剧性,中俄英法都给了"模糊支持",结果美国反手又是一票否决,因为美国早就放话"新成员不能有否决权",两边的底线根本谈不拢。 这哪是"没朋友"的问题?连最想拉拢的美国都把它当棋子,印度该反思的是自己的战略定位,而不是指责别人"没朋友"。 再说中国"没有朋友"的谬论有多站不住脚。就在2024年底,中国刚宣布在前期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的基础上,再向加沙提供5亿元援助,还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捐款300万美元。 同年向黎巴嫩、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提供了多批次物资和现汇援助,派遣医疗队、提供卫星服务这些实打实的合作,难道是靠"交朋友"能换来的? 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累计派出官兵5万余人次,是安理会五常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这些用行动践行的国际责任,比任何"朋友论"都有说服力。 印度呢?一边喊着要进安理会,一边在地区事务中挑事,在国际义务上挑三拣四,这种只谈权利不谈责任的态度,就算拉来再多"朋友"背书,也过不了五常这关。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今年9月刚说过支持印度入常,但稍微了解点历史就知道,2005年第一次否决印度提案的就是俄罗斯。 这种嘴上的"支持"不过是地缘博弈的筹码,就像美国每次都喊着"支持印度",却次次在关键时刻投反对票一样。 五常心里都清楚,安理会改革的核心不是扩大成员,而是维护现有权力结构,谁都不会真把否决权这种终极特权分给别人。 印度六次失败的根源,就是没看透这个本质,总以为靠外交辞令和所谓的"朋友"就能突破制度壁垒,却忘了自己连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基本资格都没达标——既没有二战那样的历史贡献,也没有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甚至连与邻国和平相处都做不到。 高志凯教授的回怼其实是点醒印度: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不是靠"交朋友"就能拿到的。 中国行使否决权从来不是针对某个国家,而是维护安理会的权威和制度设计。2019年否决印度,是因为它在边境挑衅破坏地区稳定;如果将来印度真能承担起大国责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那自然另当别论。 但现在的问题是,印度连"不挑衅邻国"这个最基本的前提都做不到,却反过来指责中国"没有朋友",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说到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是靠70多年来持续不断的贡献和担当换来的。 从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到成为安理会五常,从推动南南合作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的"朋友"是基于共同利益和多边主义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靠利益输送拉来的"票仓"。 印度如果真的想入常,与其纠结"中国有没有朋友",不如先踏踏实实解决自己的问题:承担更多地区安全责任,履行更多国际义务,学会用对话而不是挑衅处理邻国关系。 否则,就算再喊多少次"想入常",也只会一次次栽在五常的否决权上——这不是"没朋友"的问题,而是实力和资格都不够的现实。
高志凯教授近日在一次和印度专家的座谈会上,遭到了印度人的故意挑衅。 印度人说
天天纪闻
2025-10-04 16:47: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