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的水太深了”!河南开封一男子月薪5000,偶然间查询个人所得税时发现,自己工资卡每月居然收到2份工资,除了自己应得的工资以外,还有一家建筑公司每月给自己4000多元,可自己从未见过这笔钱! 小小的个人所得税APP,不仅让我们的钱包状况,变得前所未有的透明,还意外地把一些企业,藏在暗处的“灰色操作”给照了出来。 9月17日河南李先生的遭遇冲上热搜,就恰好是这股技术浪潮下的一个典型缩影,在个人所得税APP出现之前,利用信息不对称虚构员工来摊薄成本,对某些公司来说,简直是一门风险极低的“生意经”。 这套操作的模型堪称“完美”,找来一些个人信息,特别是那些对个人收入不太敏感的大学生群体,然后伪造一份低于5000元个税起征点的月薪。 就像李先生名下那笔,每月四千出头的工资,企业既能将其计入成本,光明正大地偷逃企业所得税,又不必真金白银地,为这位“幽灵员工”代扣代缴个税。 这种“完美模型”的入口,往往只是一个不经意的细节,李先生万万没想到,问题的源头竟和自己的姐姐有关。 姐姐曾在涉事建筑公司打过临时工,因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就借了他的银行卡领过一次薪水,就这么一次,他的个人信息便被这家公司锁定,并被悄无声息地冒用了整整一年。 直到偶然间李先生查看个人所得税APP,这个存在已久的“黑箱”才显露出来,这款APP给了每个纳税人一个独立的、实时的审计终端。 李先生正是通过它,才震惊地发现自己名下,竟然多出了一份从未收过的工资,发现问题后,李先生开启维权之路。 他连那家建筑公司的地址和电话都没有,没法直接和企业协商,无奈之下他只能求助于媒体,在记者的追问下,建筑公司负责人一开始,还用“财务疏忽”、“系统自动延续申报”等借口搪塞。 当李先生戳穿对方的谎言,指出姐姐明明只干了十几天活时,对方才最终承认了问题,整个线下过程,充满了推诿、谎言与拖延。 李先生最终通过个税APP,直接发起了申诉,据大量有类似经历的网友反馈,这条渠道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都非常高。 那笔困扰他多时的虚假工资流水,很快就被顺利消除了,李先生的经历绝非孤例,早在2020年税务部门就曾集中曝光过一批类似案件。 这证实了它早已是部分企业,偷税漏税的惯用伎俩,如今个税APP的普及,让这类问题加速浮出水面,它不应仅仅停留在,为个人提供事后查证和申诉的补救功能。 网络上的呼声,清晰地指向了对更强监管的期待,网友们表示税务部门手握大数据,可以尝试对企业的工资申报和银行流水,进行随机抽查比对。
“里面的水太深了”!河南开封一男子月薪5000,偶然间查询个人所得税时发现,自己
云海澄碧翠
2025-09-19 20:50:47
0
阅读: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