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的刀是用来砍头的,可为什么,刽子手宁可用钝刀行刑,也不愿意花点时间把刀

运赛过去 2025-07-29 16:17:40

古代刽子手的刀是用来砍头的,可为什么,刽子手宁可用钝刀行刑,也不愿意花点时间把刀磨一磨呢?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到刽子手这个行当,得提提清末的邓海山,这家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专业的砍头手,一辈子干了三百多单活儿。邓海山出生在湖南长沙的一个穷苦人家,那时候清朝快完蛋了,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早早因为生病没了,他从小就靠邻居接济和自己到处讨饭过日子。长大点后,社会乱成一锅粥,朝廷到处找人当刽子手,他因为胆子大,曾在闹鬼的旧屋子里过夜,被乡亲们推荐上了这条路。起初他跟着师傅佟绍箕学艺,从最基本的练起,学怎么发力,怎么找脖子上的位置,避免砍偏了多费劲。师傅教他时强调,这活儿技术含量高,不是随便挥刀就行,得了解人体结构,颈椎骨头的位置得准。邓海山练了几年,渐渐上手,在长沙县当了专职刽子手。 清朝灭亡后,民国成立了,他还继续干这行,工资从二两银子涨到四块大洋一单,收入比普通农民高多了。他打破了行规,杀了三百多人头,本来刽子手界有忌讳,杀过百就得收手,否则断子绝孙,可他不在乎,继续干下去。邓海山这人出身底层,干活麻利,但也沾了不少血债,这行当在古时候多是家族传承,因为一般人避之不及,觉得杀孽重。邓海山没家族背景,全靠自己闯出来,成了清末民初的代表性人物。 刽子手这个职业从隋朝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多年,多是世袭的,因为古人觉得杀孽太重,一般人不愿沾边。但这活儿技术要求高,人体脖子看起来细,里面骨头经络复杂,得练好几年才能掌握砍的位置和力气。刽子手学徒时得反复练习,找准发力点,才能一刀干净。现在说说为什么他们宁可用钝刀,也不爱磨锋利。实际上,他们有两把刀,一把快的,一把钝的。快刀用在穷苦犯人身上,这些人活着就受够罪了,死时得痛快点,一刀了事,不让他们多遭罪。钝刀呢,用在官员或有钱人身上,这些人生前享福多,死时得吃点苦头,作为补偿。古人信这个,生前福气大,死时就得多挨几刀。还有实际原因,用钝刀能多赚外快。 犯人家属想让亲人少受罪,就得塞红包,刽子手技术好,即使刀钝,也能凭手法一刀结束。要是没红包,或上头有指示,就故意多砍几刀。像戊戌六君子里的谭嗣同,慈禧特别关照,用钝刀砍了三十多刀才完事。这事发生在1898年9月28日,北京菜市口,六君子被押上场,先砍其他五个,每人多挨几刀,最后轮到谭嗣同,刽子手用最钝的刀,砍了半天才行。刽子手不磨刀还有迷信原因,一说刀上沾血多了,形成煞气,能镇鬼,磨掉就没了。邓海山自己说过,刀上附着冤魂,不敢磨,怕沾染不洁,就连磨刀匠都不敢接活。 刽子手不磨刀的习惯,还跟古代信仰有关。有些说法是刀用久了,上面血迹积累成煞气,能吓住冤魂厉鬼,要是磨了,就没了这层保护。另一种是冤死的人灵魂附在刀上,磨刀等于伤灵魂,加重罪孽。邓海山晚年就这么说过,这刀是不洁之物,谁都不敢碰。刽子手这行当收入高,清末砍一头四块大洋,顶农民半年工钱,还能收贿赂,但社会地位低,多无妻儿,因为古人信因果,觉得杀太多断子绝孙。邓海山杀了三百多,子女早亡,晚年孤苦。民国后,斩首刑废了,他失业,试着去寺庙出家,被拒,钱财花光,只能乞讨。1925年,他病死在破屋里,无人收尸。这职业从春秋战国开始,到现代消失,反映了古代司法的残酷。刽子手表面风光,实际背负重担,技术传承严,家族多避世。邓海山结局凄凉,子女没了,孤老而终,邻居几天后才发现尸体。现代社会摒弃这种刑罚,刽子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刽子手职业历史悠久,最早追溯到战国末期,那时是兼职,基层官员或士兵干,技术不精。后来发展成专业,隋朝起世袭,家族传技术。砍头不是简单活,得懂人体解剖,练习杀猪杀羊,练准位置。清朝时,刽子手工资高,但只干半年,避开农忙和忌日。邓海山打破行规,杀过百,还继续,晚年报应来了,子女亡,乞讨度日。现代看,这职业体现古代司法不公,很多冤案,刽子手成工具。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