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在北平住院的杜聿明准备做手术割去左肾,没想到戴笠会突然前来探望。 杜聿明,1904年出生在陕西米脂的一个普通农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从小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1924年,他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脑子活,战术过硬,很快就崭露头角。抗战期间,他带兵打仗,桂南会战中的昆仑关战役让他名声大噪,狠狠揍了日军一把。可惜,1942年远征缅甸时,他决策失误,部队在野人山折损严重,差点没回来。抗战胜利后,他被派到东北当保安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国军作战。结果,多年征战把身体拖垮,肾病越来越重,1946年初不得不跑去北平动手术。 戴笠,1897年出生在浙江江山,家里也没啥钱,年轻时在街头混过,后来投身军旅。他脑子转得快,擅长钻营,1926年进了国民政府的情报圈子,很快就爬到军统局的头把交椅。军统是干情报、暗杀、反间谍的,戴笠手下特务遍布全国,手段狠辣,干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抗战结束后,他把目光瞄向东北,想在那儿扩大地盘。跟杜聿明的关系,表面是合作,实际上各有算盘。这次北平探病,也是他临时起意,想拉拢杜聿明。 1946年2月,北平的冬天冷得让人发抖,杜聿明住进协和医院,准备做左肾切除手术。他身体虚弱,肾病折磨了他好几年,这手术是没办法的办法。医院里忙忙碌碌,医护人员来回检查设备,杜聿明身边的副官汇报着东北的军情,想让他分分心。就在手术前一天,戴笠突然从天津赶到北平,进了杜聿明的病房。这事出乎意料,因为戴笠本来在天津忙公事,听说杜聿明住院,才临时决定过来一趟。 戴笠不是来闲聊的。他掌管的军统在情报界呼风唤雨,但在东北的地盘还不够大。杜聿明是东北的军事大佬,手握重兵,戴笠看准了这点,想借探病的机会拉近关系,顺便谈合作。杜聿明这边也不傻,东北局势乱成一锅粥,他急需情报支持,军统的网正好能派上用场。两人一拍即合,聊了半个多小时,主要是东北的兵力部署和情报共享的事宜。戴笠带了份绝密文件,杜聿明看完后点头同意合作。这次会面虽然短暂,但对两人的计划都有推动。 戴笠离开病房后,当晚在北平开了个工作会议。军统的几个骨干,像王蒲臣这些人,都在场。会议上定了些情报任务,王蒲臣他们提出要给戴笠送行,戴笠本来不想搞这些虚的,推了几次没推掉,只好同意,说了句“这是最后一次”。这话听起来不吉利,王蒲臣心里咯噔一下,但也没多想。戴笠忙完北平的事,第二天就赶往青岛,去跟美国将领谈合作。 在青岛,戴笠的行程排得满满当当。3月17日早上,他准备飞往上海,计划跟电影明星胡蝶见一面,商量结婚的事。结果,青岛当天大雾弥漫,机场能见度低得吓人,塔台反复警告天气不适合起飞。戴笠的专机是美国提供的,性能顶尖,飞行员也是高手,他觉得问题不大。随从劝他再等等,他没听,掐了烟头就上了飞机。中午11点半,飞机强行起飞,冲进浓雾,直奔上海。 上海的天气更糟,暴雨倾盆,飞机没法降落,只好改道南京。南京上空也是乌云密布,塔台几次拒绝降落许可,飞行员好说歹说才勉强获准。可云层太低,严重挡住视线,飞机错过了机场跑道,直接撞上一棵大树,又冲向旁边的岱山。爆炸声震天响,机上13个人,包括戴笠,全都没能活下来。事故发生后,军统的人乱成一团,毛人凤亲自去现场,认出了戴笠的尸体。 这事之后,外界议论纷纷。戴笠的飞机是当时最先进的,飞行员技术也没得挑,天气虽然差,但不至于出这么大的事故。有人怀疑飞机被动了手脚。毛人凤查来查去,发现军统特务马汉三有叛变的嫌疑,可能是为了掩盖自己的问题,才在飞机上搞了破坏。这场空难成了戴笠人生的终点,也让军统的势力开始走下坡路。 戴笠的飞机3月17日在南京坠毁,爆炸声惊动了附近村庄,残骸散落一地。毛人凤带人赶到岱山,面对烧焦的尸体,确认了戴笠的死讯。调查发现,军统叛徒马汉三可能在飞机上动了手脚,导致惨剧。戴笠一死,军统群龙无首,情报网逐渐散架。 杜聿明术后慢慢恢复,回了东北继续带兵打仗。1948年辽沈战役,他被俘,送去战犯管理所改造。东北的局势彻底扭转,国军节节败退,杜聿明的军事生涯也画上了句号。
1946年,在北平住院的杜聿明准备做手术割去左肾,没想到戴笠会突然前来探望。
运赛过去
2025-07-27 01:16:36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