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1年,金圣叹被砍头时,他悄悄对刽子手说:“我耳朵里有200两银票,你先砍我,钱就归你了!”刽子手听后大喜,这买卖可干,手起刀落,刽子手赶忙捡起纸团,然而打开后,大惊失色!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明末崇祯年间苏州城里有个怪人金圣叹。
这人原本姓张,清兵入关后自己改的名,意思是“金人来,圣叹息”。
他九岁才进私塾认字,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买不起四书五经,倒把《水浒传》《西厢记》这些闲书翻烂了。
邻居家孩子背《论语》时,他蹲在菜市口听评书艺人讲西门庆,气得教书先生拿戒尺追着打。
二十岁该考秀才那年更邪性。
考题是讲孟子不动心的典故,满考场考生都在之乎者也。
金圣叹提笔就写“空山见黄金心动否?见美人心动否?”下边连画三十九个“动”字。
主考官朱笔发抖批语:“狂悖不堪,此生永不录用!”
过几年再考,题目“西子来矣”,别人写救国大义。
他偏写打油诗:“东门不见西施影,南门不见西施妆,北门不见西施面,西门见之喜欲狂!”考官气得摔了砚台。
科场闹够了,金圣叹竟操持起跳大神的营生。
披着道袍自称“泐庵法师”,在富商家扶鸾请仙耍得风生水起。
江南名士叶绍袁丧女后请他招魂。
他掐指念咒,突然以少女口吻吟诗:“残香犹在奁,空床委尘埃。”
惊得叶家夫妇泪如雨下。
崇祯七年流寇作乱,他扶乩算出“十年后苏州有刀兵劫”,后来清军破城应验此言,倒让他在士林赚得“半仙”名号。
真正让他声名鹊起的却是批书。
别人评《水浒》只说忠义,他独赞林冲雪夜上梁山是“千古绝哭”。
评《西厢记》不夸才子佳人,专说红娘怼老夫人那场戏“字字如刀”。
坊间书商捧着银元求批本,顺治皇帝在紫禁城看到他的《水浒》评点,竟对翰林说:“此人才气纵横,当以古文大家视之。”
清兵占据江南后,他亲舅舅钱谦益当上礼部侍郎。
这日钱府大摆寿宴,众宾客起哄要外甥题联。
金圣叹挥毫就写“一个文官小白脸”,满座哗然中又补下联“三朝元老大汉奸”。
钱谦益当场晕厥,管家喊着要绑他见官,他早挤进人堆溜出门去。
祸事终究没躲过。
顺治十八年苏州大旱,县令任维初强征皇粮还倒卖官米。
金圣叹带着百余书生到孔庙哭诉,正撞上巡抚朱国治巡祭。
这朱巡抚早收过县令银子,反诬他们“惊扰先帝灵位”。
清廷正愁没法打压江南文士,立时扣上“哭庙抗粮”的谋逆大罪。
死囚牢里蟑螂乱爬,狱卒见金圣叹拿炭条在墙上写写画画,凑近看竟是笑话集。
临刑前夜他托狱卒带家书,再三叮嘱“万万不可私拆”。
差役转身就呈给朱国治,拆开只见“盐菜与黄豆同嚼,大有胡桃滋味”。
刑场上家人哭成泪人,他偏笑着吟对:“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刽子手刀光闪落那刻,苏州观刑的百姓都闭了眼。
忽听“噗嗤”两声,血泊里滚出两个纸团。
监斩官捏着鼻子打开:一团写“好”字,一团写“疼”字。
后来有人查《哭庙纪略》才知,这位狂生赴死前夜,竟把剃下的头发搓成绳,沾着囚饭汤汁写下这绝笔双关。
三百年风雨洗过,金圣叹批注的《水浒》成了北大图书馆善本,苏州老城墙根偶尔还能听见评弹艺人唱:“三十九动惊考官,双字纸团戏阎罗。”
只是坟头早湮没在荒草里,残碑被乡人拿去垫了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