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冬,刚带领22师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的师长周子昆浑身是血的躺在地上,整个人被五花大绑,痛苦不堪,却没有一个人敢为周子昆求情,因为下令的人正是“太上皇”李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4年冬天,湘江两岸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血战刚刚结束,红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浑身是血,倒在地上,身上多处伤口结满血痂。 被五花大绑的他躺在地上,脸上满是泥污与血迹,眼神中透出痛苦与疑惑,四周站着不少红军将士,但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替他说话,所有人都明白,命令是李德下的,没有人能抗命。 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一到中国就获得了极高的信任,他主张按照苏联红军的正规战模式进行部署,要求红军放弃游击战,进行正面硬碰硬的阵地战。 他与博古紧密合作,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掌握了中央红军的指挥大权,就在这年冬天,红军按照李德制定的“甬道式”路线行军,还被强令携带大量沉重设备,严重拖慢了行军速度,导致最佳渡江时机错失。 周子昆领导的红二十二师奉命阻击国民党桂军在灌阳新圩的进攻,敌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四天四夜的连续激战中,红二十二师数次打退敌人轮番攻击。 全师将士死伤殆尽,最终仅剩十几人成功突围,周子昆头部中弹昏迷,被战士从尸堆中救出,他是少数活着从灌阳突出重围的指挥员。 湘江战役结束后,红军由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至三万余人,损失极为惨重,李德在检讨战役失败原因时,没有反思自己的决策失误,而是将矛头对准周子昆,指责他“临阵脱逃”,并下令将他逮捕审判。 在李德的高压之下,很多干部选择沉默,没人敢站出来为周子昆辩解,周子昆被押解途中,浑身伤痕累累,身上的绳索深深勒进肉里,他并没有做任何辩解,只是忍着伤痛,保持沉默。 他清楚,自己只是一个牺牲品,与此同时,政治部主任刘道生已向军团长罗炳辉汇报了黄龙阻击战的全过程,罗炳辉认可了红二十二师的表现,并指派刘道生前往军委总部进一步汇报。 刘道生到达军委后,得知周子昆与政委黄开湘被关押待审,震惊之余,立即赶往朱德总司令处说明情况,朱德听后表示认可刘道生的说法,并让他将事情向周恩来汇报。 刘道生随后前往向周恩来详细说明整个战斗经过,包括各团部署、敌军进攻强度、阻击结果以及红军主力顺利脱困的过程,周恩来听完认为不应处以极刑,遂决定释放周子昆与黄开湘。 毛泽东此时也在湘江战后巡视战场,他亲眼目睹周子昆被捆押的惨状,心中震动,他早年与周子昆在井冈山时期共过事,对他能力有深刻了解。 在随后的安排中,毛泽东提议调任周子昆为红五军团副参谋长,在四渡赤水、扎西会议等关键战役中,周子昆多次参与作战部署,调度得当,多次协助部队化解险情。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子昆调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参与筹建各地游击队伍,他培训了大批地方骨干,提升了地方抗战能力。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被国民党军重重包围,战况危急,周子昆协助叶挺组织突围,表现果断,后期,他率领一支小分队突出重围,藏身安徽泾县茂林蜜蜂洞。 不久,叛徒刘厚总向国民党告密,泄露了他们的藏身地点,国民党军迅速包围蜜蜂洞,周子昆带领战士奋起反抗,最终力竭被俘,壮烈牺牲,年仅四十岁。 他的牺牲令延安极为悲痛,毛泽东撰文悼念,称其为党的优秀干部,称赞他从井冈山到皖南,一直忠诚革命,身先士卒。 1955年,周子昆的遗骸被迁葬至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墓碑上刻着八个字:“对革命有功的优秀干部”,这八字由毛泽东亲笔题写,成为他一生革命历程最真实的注脚。 从湘江战火中走来,他历经磨难、忠诚不变,最终倒在民族危亡的节点,他以生命守护了信仰,用牺牲写下了忠诚的注脚,历史没有忘记他,人民更不会忘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周子昆——抗日战争纪念网
1934年冬,刚带领22师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的师长周子昆浑身是血的躺在地上,整个人
如梦菲记
2025-07-11 18:05:13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