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红一方面军的周子昆大婚,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都来了,许世友笑着对新郎说:“还是你们一方面军的厉害,不怕死,连她都敢娶!我们四方面军谁敢呀!”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7年秋天,延安的窑洞里格外热闹,红军干部们难得放松,中央几位主要领导人都到场祝贺,新婚的主角是红一方面军的周子昆和红四方面军的女战士何子友,这场婚礼因为一位“特别”的新娘而成了军中热议的话题。 喜庆的氛围中,许世友看着新郎,笑着说了一句让在场人都记住的话:“你们一方面军就是厉害,不怕死。”这句玩笑话背后,藏着的是对新娘战斗经历的敬畏和对周子昆勇气的佩服。 何子友出生于四川苍溪,小时候身体不好,为了让她活下去,家人将她送到当地一家武馆做杂工,她起早贪黑,打扫、烧水、洗衣,从最底层做起,她特别喜欢看师傅们练武,一有空就偷偷模仿他们的动作。 她动作灵巧,有师傅注意到她的天赋,收她为徒,她学得很刻苦,每天早晚苦练,不怕吃苦,几年下来,她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功夫,成为武馆里最能打的一位年轻弟子。 20岁时,何子友离开武馆投身革命,她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成为妇女独立团的一员,因为有武术底子,她常被安排担任前哨或侦察任务,一次她和几个女战士执行任务,在城郊被一伙地痞拦住。 她不声不响,上去擒住其中一人,又一个冲刺将另一个撂倒,把小头目制住后,带着战友安全撤离,那年,她还不到25岁。 红军长征途中,部队在甘南遇到一股马家军骑兵,敌人认为前方这支部队里有不少女兵,不堪一击,便冲了过来,何子友跳出来迎战,三拳两脚把带头骑兵从马上打下,敌人看她身手了得,慌忙撤退。 从那以后,她的外号“铁拳”在部队里流传开来,即便是许世友这样的高手,也听说过她的名气。 有人曾怂恿他们比试,二人交过手,最后不分胜负,倒成了朋友,许世友说,他佩服何子友,也知道这位女战士不是一般人能轻易招惹的。 她打仗从不退缩,但对感情却格外谨慎,周子昆比她大12岁,是一方面军的高级干部,作战经验丰富,虽然体弱多病,却在长征中三过草地,从不掉队。 因为一、四方面军在会师时组织联谊活动,两人被战友撮合认识,起初谁也没说喜欢谁,但慢慢地,两人互相了解,对彼此的过往产生敬意。 周子昆知道她小时候被卖做童养媳,觉得她不容易;她也觉得这个戴眼镜的文人,有耐心有文化,还常常教她认字。 1937年,两人在延安举行婚礼,毛主席亲自证婚,送了一支钢笔作贺礼,婚礼那天,几乎所有主要领导人都到了,周恩来、朱德等人站在一旁祝福,场面简单却隆重。 这是红军里少有的高规格婚礼,许世友那句调侃话,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不是所有男人都有勇气娶这样一位“拳脚了得”的女兵,但在相处中,周子昆从未被她的强悍吓退,反而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婚后两人互相学习,他教她读书写字,她陪他晨练强身,后来,他们有了一双儿女,虽然战争没有停止,他们也抓住一切空隙相处,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子昆被调任新四军副参谋长,奔赴前线。 1941年初,皖南事变爆发,由于叛徒出卖,他在突围中不幸被杀,年仅四十岁,只有一块手表被带回,由刘少奇夫妇交给了何子友。 接到噩耗时,她沉默了很久,没有嚎啕,也没有崩溃,只是一天不说话,从此,她再也没有改嫁,她带着两个孩子,默默生活、工作,把他们抚养成人。 在上海,她任职于华东军区,参与工厂和医务系统的建设,她有机会让女儿走文艺路线,却选择送去学医,只因她在战场上见过太多缺医少药的情况,她说,医生在战争中比什么都重要。 退休后,组织给予她副军级待遇,她的生活简单,不为子女谋取特殊照顾,她告诉他们,不能因为父母有身份就搞特权,她还经常参与新四军历史研究工作,为后人整理资料。 她的身体一直很好,晚年还能自己上下楼,常年坚持锻炼,2016年,何子友因病在上海去世,享年103岁,东部战区送来挽联,将她称为“巾帼英雄”,她的一生走得踏实,留下的是身边人对她的敬佩与怀念。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她敢与许世友比武,是身怀武当“神化五毒雷电殛手”等绝技的女红军……——文汇网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