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当歼15总师孙聪说出,未来我们可能只需5年就能研发一款新飞机的时候,这让那些五代机、六代机还停留在ppt上的国家怎么办?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我们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这句话出自歼-15舰载战斗机总设计师孙聪之口,简单直接,却揭示了一场深刻的航空工业变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款战斗机从立项到服役往往需要15到20年,有时甚至更长。 全球不少国家仍在为第五代战斗机的模型和设计图纸争论不休,而中国的一些战机已经从航母甲板起飞,正在执行实战化训练任务。 战斗机研发周期之所以漫长,是因为它集成了飞控、航电、雷达、动力、武器等多个复杂系统,每个环节都需要协调推进,任何一个技术短板都可能导致整机性能下滑。 更复杂的是,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稍有不匹配就需要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在这样的体系下,传统的研发流程像是攀登一座座高峰,一步一步攻克,每次都从头开始,没有模块复用,效率自然难以提升。 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国产航空发动机已经具备稳定输出性能,数字化设计能力持续增强,先进复合材料的运用大幅减轻了飞机结构重量。 这些技术支撑为研制新型战斗机提供了坚实基础,过去难以跨越的技术门槛,如今正被逐步拆解,从多个方向推进战机研发提速。 孙聪提出的新思路,是将战斗机研发模式转变为平台和功能分离,平台相当于手机的硬件框架,功能则通过软件与模块实现。 当基本平台构建完成后,根据作战需要灵活调整雷达、电子战、信息融合等模块,就可以快速推出一个具有新能力的型号,这种方式类似于手机行业中更新换代的节奏,一年一款新机型成为常态。 这一理念的实现离不开持续积累,歼-15是中国第一款航母舰载机,自服役以来不断改进升级。 从最初实现舰载起降,到如今具备昼夜起降、伙伴加油、海空突击等多种作战能力,整个系列逐步成熟,形成规模化作战力量。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歼-15T型号,提升了航电系统和平台性能,适海性更强,已经成为航母编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最新一次海军山东舰访问香港的活动中,歼-15T首次在航母甲板上对公众开放,显示出中国舰载机工程的稳步进展。 而另一款新一代舰载战机歼-35已经具备隐身能力和更强的信息化作战性能,从飞行性能到系统整合能力,中国舰载机正在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这种进步也延伸到战斗机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在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支持下,未来战斗机具备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将成为现实。 从传统飞行员操控到人机协同,再到无人化体系作战,智能化是必然趋势,新型战机将能够自主分析战场环境,快速做出判断并执行作战任务,显著提升效率和生存能力。 相较之下,一些国家的新型战斗机仍处于方案论证阶段,甚至长期停留在PPT演示中,有的因为技术路线不明确,始终难以形成定型样机;有的依赖外部技术,受限于供应链和合作限制,导致研发迟缓。 决策效率、技术积累、产业配合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使得他们在战斗机领域逐渐被拉开距离。 中国航空工业通过持续投入和战略推动,建立了完整的战斗机研发体系和试验验证体系,从实验室、风洞到全尺寸验证机,从地面测试到飞行试验,每一步都构成严密闭环,为快速研制新型战机打下坚实基础。 特别是在体系化作战理念下,战斗机不再是孤立单元,而是整体作战网络中的一环。 五年研制一款新战机,这个目标曾经听起来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正在变为现实,它的背后,是科研人员几十年的接续奋斗,是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攻坚克难、不懈追求的结果。 从罗阳带领团队完成歼-15上舰任务,到今天歼-15T高调亮相,变化不仅是外形和性能的提升,更是整个战机研发体系的再造。 “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并不是一句空话,它反映的是一种全新的工业理念,一种能适应快速变化时代的能力建设。 在未来,中国舰载战斗机的更新速度只会越来越快,性能也将更加先进,为捍卫国家海洋权益提供更坚强的空中力量。 军工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国家战略能力的深度支撑,是维护和平、确保安全的重要保障。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新华网
“我们要像造手机一样造战斗机!”当歼15总师孙聪说出,未来我们可能只需5年就能研
如梦菲记
2025-07-09 15:24:4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