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真正登基那天,天是阴的。建炎元年六月,四面空荡荡,北宋已亡,东京没了,父兄被

古往趣话社 2025-07-10 20:35:49

赵构真正登基那天,天是阴的。建炎元年六月,四面空荡荡,北宋已亡,东京没了,父兄被掳,他这皇帝当得像逃难一样。 想想看,21岁的赵构,原本可能就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安稳日子,谁能料到命运给他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把他推到了这个摇摇欲坠的皇位上。他心里能不慌吗?刚上位,屁股还没坐热,就得考虑怎么应对这烂摊子。 从他之后的一系列操作来看,这人似乎真不太适合当皇帝。就说他起用李纲这事,李纲那可是主战派的中流砥柱,满心想着怎么抗击金兵,恢复大宋河山。李纲一上任,就提出加强战备、惩治投降派、矫治弊政这些实实在在的建议,可赵构呢,没坚持多久就厌烦了。为啥?因为他骨子里怕金兵怕得要死,只想求和,过几天安稳日子。在黄潜善、汪伯彦这些奸臣的挑拨下,李纲很快就被弹劾辞职。太学生陈东、抚州乡贡进士欧阳澈上疏抗议,要求赵构走李纲的抗金路线,还想着迎回二圣,结果呢,赵构直接把人家给杀了,这得多昏庸啊! 再看看他一路南逃的狼狈样。从应天府逃到扬州,金兵一逼近扬州,他吓得连裤子都来不及提,带着几个人就慌忙出逃,渡过长江到了镇江府,这就是“维扬之变”。到了镇江还不放心,一路南下,经常州、平江府、秀州,最后逃到杭州。这哪像个皇帝啊,简直就是个被金兵撵着跑的丧家之犬。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还不忘讨好金国,录用张邦昌亲属,派人拿着张邦昌和金人约和的书稿去金营议和,这操作真让人无语。 内忧外患还不止这些。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就因为看不惯赵构宠幸宦官康履以及御营都统制王渊,这两人骄奢作乱,激起民愤。苗刘二人带兵杀了王渊和一批宦官,还逼迫赵构退位。赵构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为了保命,暂时答应退位,躲到显忠寺。后来吕颐浩、刘光世、韩世忠等将领率军勤王,他才得以复辟。这一遭下来,赵构对武将的猜忌更深了,宋朝重文抑武的情况变得更严重。 金军还不放过他,又兵分三路南下。赵构任命杜充守卫建康,自己乘船离开,一路逃到海上。金军攻下建康、临安,继续追击,赵构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在海上漂泊。好不容易金军因为遭遇暴风雨,水师又弱小,被南宋和州防御使张公裕击退,赵构才算是捡回一条命。 后来赵构北返绍兴,看似局势稍微稳定了些,可他还是一门心思求和。绍兴十一年,他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和秦桧一起制造岳飞父子谋反冤案,用“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然后和金朝签订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这时候的赵构,已经完全放弃了恢复中原的想法,只想偏安一隅,过他的小日子。 绍兴三十二年,56岁的赵构把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自己当太上皇。说是因为“倦勤”,想多休养,谁知道是不是因为被金兵打怕了,或者是知道自己这皇帝当得太窝囊,想甩锅呢? 赵构这一生,作为南宋的开国皇帝,实在是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他胆小怕事,一味求和,放弃了收复失地的机会,还杀害忠臣良将,让南宋在他的统治下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他的行为和决策,让无数百姓受苦,也让宋朝的尊严荡然无存。这样的皇帝,被后世批评也是理所当然的。 参考书籍:《宋史》《续资治通鉴》

0 阅读:13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