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80年,吕后亲妹妹吕媭,被陈平用竹板活活打死。弥留之际,吕媭怒斥:我早该

蓝贵的过去 2025-07-10 11:17:57

公元前180年,吕后亲妹妹吕媭,被陈平用竹板活活打死。弥留之际,吕媭怒斥:我早该劝姐姐斩草除根!话音刚落,陈平下令,吕氏全族一个不留!其中包括功臣樊哙的儿子樊伉! 竹板甩在肉上时,声响清脆。吕媭趴在地上,一边挣扎,一边咬牙。她是吕后的亲妹妹,曾坐拥权势、说一不二,如今却被押在堂下,几乎连反驳都来不及。她喊得急,话音未落,陈平冷脸下令,连打带拖地收尾。尸体被抬出去时,吕氏家族的命运,也正式被判了死刑。 这不是一场审讯,也不是一桩冤案。这是一次血淋淋的权力清算。从刘邦死后开始,吕后一步步替吕氏铺路,安插亲信、操控皇权。权力太快,根基不稳,才几年功夫,诸吕便从得宠变成了众矢之的。而吕媭,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只是这场权力大火里的最后一把干柴。 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继位。新君懦弱,政务全落在太后手中。吕后没有满足于垂帘听政,她扶持吕氏子弟接掌兵权,封王封侯,连皇亲国戚都让位三分。朝中议论纷纷,但没人敢真正出手。吕媭正是这其中的重要人物。她骄横专断,行事不避,曾当众怒斥陈平“虚伪懒政”,让陈平颜面尽失。 陈平表面隐忍,实则早已埋下反意。他是汉初三杰之一,擅长布局、精于算计。再加上周勃、灌婴等老将配合,吕后在世时他们不动,一旦吕后一死,风向立变。宫中变调,政局陡转,诸吕势力立刻陷入孤立。 吕后驾崩的那段时间,朝中一片风声鹤唳。吕产、吕禄掌兵在手,本想趁机立新皇、封吕氏子侄为天子,彻底架空刘氏。可他们忘了,手握兵符并不代表掌握忠心。真正的兵权,掌握在那些老将手中。陈平、周勃抓住这个空隙,开始调兵遣将。 先是秘密传令,切断吕禄的兵马调动;再用皇族名义调集荥阳兵马进京。一边软禁吕产,一边散布吕氏谋反的传闻。局势急转直下,吕氏毫无还手之力。政变之夜,吕产被堵在宫门外,吕禄死于混战,吕氏骨干全线崩溃。 吕媭原本只是外戚,但她骄横跋扈,得罪太多老臣。政变开始第三天,陈平下令将她逮捕。她被送往廷尉府时仍不甘心,自觉不过是场误会。可面对陈平,任何辩解都没有用。她最终在鞭打中气绝,咽下那句“早该劝姐姐斩草除根”的悔语。 这句话落地没多久,陈平直接签署清查吕氏的命令。族谱一卷,名单铺满案头。吕媭只是起点,吕产、吕禄、吕禖、吕通等一干宗亲,全数被杀。连带嫁入吕家的功臣后人也难逃。樊哙的儿子樊伉,原无政务,纯属被牵连,但因其母为吕媭亲侄女,也被一并处死。 整场肃清行动持续三日三夜,长安城内人人自危。那些曾靠吕氏上位的文臣武将,能逃的逃,躲不掉的纷纷自请免职。宫中换旗易帜,满朝风色大变。陈平与周勃随后迎立代王刘恒入主长安,汉室刘姓终于重新掌权。 可这并不是单纯的宫廷政变。这是一次从制度层面出发的政治重构。吕氏虽权倾一时,但缺乏根基。他们没军功、无民望,靠的只是亲属关系。而刘邦身后的老臣们,打下江山,手握兵符,自然不容吕氏坐大。 吕媭的死是血淋淋的告诫。政治斗争从不讲恩情。哪怕是皇后的妹妹,哪怕曾经高高在上,只要站错了队、说错了话,照样逃不过清算的命运。陈平的竹板,是工具,更是警告。谁挑战旧臣集团,谁就要被连根拔除。 吕氏的灭族,不只是胜者清算败者。它也代表了汉初权力回归皇族的一次强硬调整。文帝即位后,迅速赦免部分吕氏远支,同时加强皇室子弟教育,从根上堵住权力旁落的可能。吕雉虽为太后,却为吕氏留下了祸根,而清算正是汉室稳定的代价。 从宫廷到市井,从朝堂到边关,吕氏的名字成为禁忌。谁再敢议论,便是“余孽”。陈平这一仗打得狠,也打得准。三年后他病逝,朝廷为其举行厚葬,列为“汉初七杰”之一。世人敬他谋略,却也怕他心狠。 权力游戏里,没有谁能稳坐不倒。吕媭倒在竹板下,吕氏倒在宫门内。一封密诏,一次算计,就能让一个家族覆灭。竹板声还在耳边,警示也留在历史里:不是你有多强,而是你能站在哪边。 而这段历史,没有英雄,只有胜者和被清算者。吕氏的覆灭,不是意外,是必然。每一次权力交接,每一场宫廷风波,都伴随着血的代价。而那句“早该斩草除根”的怒斥,也成了最后的墓志铭。

0 阅读:132

猜你喜欢

蓝贵的过去

蓝贵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