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75年,王勃在前往交趾省亲归来途中遭遇台风,不慎溺水,惊悸而亡。看似偶然,

炎左吖吖 2025-07-10 10:46:01

公元675年,王勃在前往交趾省亲归来途中遭遇台风,不慎溺水,惊悸而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滕王阁序》。 此时的王勃早已声名在外,但因《滕王阁序》更是声名大噪。 然而,这位初唐四杰的文学大家却在26岁时,以一种意外的形式殒命。 公元650年,王勃出生在绛州龙门的一个儒学世家。 从小他就很聪明,简直是早慧。 六岁能文,九岁便敢指摘大学者颜师古《汉书注》的谬误,著《指瑕》十卷。 十四岁师从名医曹元,通晓《周易》、《黄帝内经》,学识之渊博,心智之早熟,令人咋舌。 麟德元年,年仅十四岁的王勃上书巡行关内的右相刘祥道,纵论治国方略,文采斐然。 刘祥道惊为天人,赞其为“神童”,并上表举荐。 十六岁,他应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大唐最年轻的朝廷命官。 此时的他,前途光明一片,但少年得志使他完全忘记了锋芒毕露。 很快,他就被沛王李贤赏识,召为王府修撰,陪伴左右。 正是这份少年意气,为他招致了第一次也是致命的打击。 一次,沛王与英王李显斗鸡为戏。 王勃一时兴起,戏作《檄英王鸡文》,以讨伐檄文的庄重形式,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为沛王的“斗鸡”助威。 此文辞藻华丽,妙趣横生,却在长安城迅速流传开来。 当它传入唐高宗李治手中时,龙颜震怒! 在高宗看来,这绝非简单的游戏文字,而是挑拨皇子关系、动摇国本的“交构之渐”。 一纸诏书,王勃被逐出沛王府,锦绣前程戛然而止。 这道晴天霹雳,不仅击碎了他的仕途梦,更让他初次尝到了帝王心术的冷酷与无常。 从云端跌落尘埃,王勃开始了漫游生涯。 总章二年,他客居蜀中,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豁达背后,是壮志难酬的深深落寞。 咸亨二年,他重返长安,试图再寻出路,却因前科在身,科考之路被阻。 后经友人举荐,谋得虢州参军一职。 然而,命运的魔爪并未放过他。 在虢州任上,他收留了逃亡的官奴曹达。 后因惧怕事发连累,竟在惊惶失措之下,私下处死了曹达! 此事很快败露,王勃锒铛入狱,被判死罪。 虽恰逢高宗改元大赦天下,侥幸逃过一死,但其父王福畤却因此受到牵连,被远贬至瘴疠之地交趾任县令。 王勃的“坑爹”之举,不仅彻底断送了仕途,更将老父推入南荒绝域,这成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创痛。 出狱后的王勃,对官场心灰意冷。 朝廷曾欲重新启用他,他却婉拒了。 愧疚与自责让他夜不能寐,他深知,父亲远谪交趾,都是因为自己的过错。 上元元年,他决定南下交趾,探望老父。 这是一场漫长的赎罪之旅。 他自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南下,再辗转陆路、水路,跋涉千山万水。 沿途的困顿与风霜,磨砺着他的身体,也沉淀着他的思绪。 上元二年,途经洪州。 适逢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竣工,于重阳佳节大宴宾客。 阎都督本欲借此盛会,让早已写好序文的女婿吴子章当众露脸,扬名立万。 宴席之上,阎都督假意请诸宾客为滕王阁作序。 众人皆知其意,纷纷谦辞推让。 当笔墨传递至末座一位风尘仆仆、面容清癯的年轻人面前时,他却毫不推辞,慨然应允! 此人正是王勃。 阎都督心中不悦,便命人随时通报王勃所写内容。 起初闻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都督嗤之以鼻:“老生常谈!” 再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传来,阎都督悚然而惊,拍案叫绝:“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王勃文思如泉涌,笔走龙蛇,一篇气象万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横空出世! 文中既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盛赞,更有“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身世之叹。 既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慷慨自励,更有“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这篇即兴之作,在初唐文坛绽放开来,瞬间奠定了王勃千古不朽的文学地位。 然而,这极致的辉煌,却如同回光返照。 盛宴过后,他未多停留,带着对父亲的深深牵挂,继续踏上南下的艰险旅程。 交趾的短暂相聚,是王勃生命中最后的温情。 见到风烛残年、饱受瘴疠之苦的父亲,王勃心中五味杂陈。 他尽力侍奉,慰藉老父。 然而,归期已至,他不得不辞别父亲,踏上北归之途。 他选择了海路,或许是为了更快地离开这片伤心之地,或许是对内陆的坎坷心有余悸。 彼时正值南海夏季风汛,海况变幻莫测。 王勃所乘之船,行至北部湾防城海域,遭遇了猛烈台风。 木船难抵挡巨大海浪,最终船上所有的人都命丧于此。 一代天才,最终溺毙于海水之中。 后世常叹,若王勃能如李白、杜甫般活至花甲,以其惊世才华与深厚学养,唐诗的星空必将更加璀璨夺目。 然而,命运没有如果。 主要信源:(齐鲁壹点——大唐才子|一半是天才,一半是魔鬼(王勃之大结局))

0 阅读:81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