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兵分两路推进,普京接近胜利,美援助太晚,干脆轰炸莫斯科? 轰炸莫斯科的威胁,只是特朗普的自我安慰 俄乌战局正在出现质变,西方却仍在沉溺于嘴炮和心理战。就在俄军在哈尔科夫和扎波罗热两线稳步推进、红军村等战术要地接连易手之际,一则来自特朗普的“旧闻”再次被抛出:他说自己曾威胁要轰炸莫斯科。 这话不是今天说的,而是在去年一次私人捐赠聚会中抛出的。但媒体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翻了出来,显然是有目的的。美方是否真打算升级?还是特朗普在为自己在俄乌问题上的不力找补?现在该问的是——谁还在意他信不信普京,或者普京信不信他。 普京没有“回应”,说明他已经赢了一半 过去几个月,俄军的推进是实打实的。 扎波罗热方向继续蚕食乌军据点,哈尔科夫外缘持续收缩,战线整体向西推进。虽然还没突破乌军设下的深层纵深防线,但从火力消耗、兵员轮换和战术主动权上看,俄军已经完全压住了节奏。 这种稳扎稳打式的推进不是表演,而是清算。普京没有回应特朗普所谓“轰炸莫斯科”的威胁,反而继续在战场上扩大控制区,直接的意思就是:你说你的,我打我的。政治虚张声势,无法改变战场上的既成现实。 西方最不愿面对的就是这个现实——乌克兰正在丧失战略主动权,而俄罗斯,已经初步实现了从国境线到克里米亚的陆地连通走廊构建。 如果未来乌军不能收复赫尔松以东关键通道,那么“乌南永久割裂”将不再是威胁,而是事实。 特朗普的嘴,试图掩盖美国的手 关于“轰炸莫斯科”的说法,很多人一笑了之,但特朗普之所以选择放出口风,是想用心理战对冲外界对他“袖手旁观”的批评。过去这几个月,他对乌军援支支吾吾,先是说库存告急、不值得投钱,后来又改口提供有限军援,明显是看俄军攻势太快,准备“买张票重新上车”。 问题是,现在的火候已经错过。俄军的打击节奏已经形成,西方援乌弹药到达的速度、数量和质量都远远无法形成对冲。即便美国真在战略核讹诈上放话,普京也不会在此刻退场。相反,正因为俄罗斯感受到对手虚了,才更有理由把这场战争打得彻底。 特朗普此时放出“我曾威胁过普京”之类的口风,说白了是对选民说的。他在用一种“事后诸葛”的姿态,掩饰自己并没有实质性解决任何问题的现实。 美国想“脱身”,欧洲却没路走 俄乌战争拖到今天,真正焦虑的不是特朗普,而是欧洲。 一边是战火持续、一边是通胀高企,北约援助越来越像一种“制度性负担”而非战略投资,尤其是德国、法国国内的民意已经出现剧烈反弹。可他们又不能不站队——乌克兰离他们太近,俄罗斯就在家门口。 而美国则在操盘节奏。特朗普看似想“干净利落”地收尾,实则是在设局。他提供的那点“杯水车薪”的军援,是在告诉乌克兰:我还帮你,但你必须听话。哪怕已经没有谈判筹码,也要让乌克兰乖乖站好“美式代理人”的队形。 换句话说,特朗普现在要的不是乌克兰胜利,而是一个被削弱、被依赖、但还能咬住俄罗斯的“控制节点”。他不怕乌克兰赢不了,只怕乌克兰自作主张谈了个他不想要的和。 打还是谈,主导权其实已偏向克里姆林宫 无论外界如何解读,俄罗斯已经掌握战局主导权。哪怕乌克兰在个别战线仍能组织局部反击,也无法在短时间内逆转大势。尤其是在美国迟迟不下重注、欧洲又力不从心的背景下,普京现在更有资本决定“何时谈、谈多少、怎么谈”。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削减军费预算、调整长期战备结构。他不是要退,而是要长期持有。普京非常清楚,美国的核心目标是拖住俄罗斯,而不是帮乌克兰真正赢得战争。所以与其再打十年代理战,不如趁乌军衰退前定下版图,逼对方接受既成事实。 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场战争不会停,但形式可以变。他们可以继续打,也可以谈出一纸“暂时妥协”——只要线划得下,旗插得上,国际怎么说无所谓。 莫斯科不会被炸,基辅可能先倒 “轰炸莫斯科”这种说法,特朗普自己可能都不信。它更像是个大选语境下的政治姿态,用来证明“我够强硬”、“我敢叫板普京”,但它无法掩盖现实——战争打到今天,美国根本没有决定战局的能力,只能围着舆论转圈。 真正在做决定的,是克里姆林宫。而特朗普、拜登、欧洲领导人们,只能围绕既定战场现实做修修补补的动作。 普京不会轻易罢手,而乌克兰则要面对一个更严酷的选择:是继续战斗到弹尽粮绝,还是接受“被安排”的和平。未来几个月,大概率就是决定战后版图的临界窗口。
俄军兵分两路推进,普京接近胜利,美援助太晚,干脆轰炸莫斯科? 轰炸莫斯科的威胁,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7-09 23:2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