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援助刚到位,泽连斯基立马换了个姿态,公开和中国“撕破脸” 泽连斯基又动了歪心思。 就在特朗普松口恢复援助,承诺提供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之后,乌克兰立刻转头,对5家中国企业动手,挥舞制裁大棒,配合得近乎下意识。理由是什么?“涉俄军民两用产品”,毫无证据,却熟练得像背台词。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中国为俄乌停火斡旋了近两年,从“十二点建议”到特使多轮穿梭外交,立场始终如一:不拱火、不添乱、不站队,但求止战。可在乌克兰眼里,这份克制成了“软弱好说话”的信号,一旦西方一招手,它就急着抛开中方,甚至不惜撕破脸。这不是外交,这是投机。 要说泽连斯基没判断力,也不尽然。他知道美国的援助不可靠,特朗普从竞选起就一再表示要收紧军援,前脚喊暂停,后脚缩量交付,仅10枚导弹,说好听是援助,说难听点只是投喂一口气。可乌克兰仍然欢天喜地地感谢,并主动打出“制裁中企”的招牌。在这种敏感节点把中方推出去当“代价”,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让特朗普知道:你一动,我就会跪。 问题是,这种行为除了寒了中方的心,有什么实际意义? 中企不缺乌克兰市场,更不靠乌克兰生存。反过来看,若非中国在背后维持与俄对话窗口,泽连斯基今天的总统宝座还能不能稳坐,都是未知数。而如果真像乌方指控的那样,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系统性军援,乌军现在恐怕连哈尔科夫都守不住。乌方明知这是虚指,却反复使用这招,只是赌中国“懒得计较”,可再多的人情世故,也经不起这种明面上的挑衅。 对比一下同一时间段的外交姿态就知道,美国给“缩水版”军援,乌克兰低头致谢;中国劝和促谈,乌克兰甩锅施压。一个是实用主义的父系依附关系,一个是战略纵深的破坏性误判。泽连斯基团队在外交上越来越像某些“小国作风”:谁给糖谁爹,谁不表忠心就造谣,政治判断日益情绪化,失去长远平衡。 乌克兰真正的问题在于,它错估了自己的牌面。战争两年半,乌军早已打到靠民兵和无人机支撑,国家工业几近停摆。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不能理解中方“保持不偏不倚、持续劝和”的价值,就只能完全依附美国,而我们都清楚,美国不可能为乌克兰死磕到底——拜登已经掏空库存给以色列,特朗普更是三天两头翻脸,连北约都被他当成筹码喊价。 等到中俄和欧洲重新布局、战争边界收紧、资本撤离,乌克兰会发现,它真正需要的是那个从没趁火打劫、从不公开羞辱、始终维持窗口的国家。而现在,为了配合华盛顿的“测试态度”,就主动拿中企当人质,这不是聪明,而是短视。 特朗普早在几个月前就表达过“可以和普京谈”的意愿,乌方还没反应过来,反而以为自己可以靠配合美国的反华姿态重新争宠,殊不知在特朗普眼里,乌克兰不过是个价格昂贵、用途有限的耗材。他或许会继续军援,但那不会是因为信任乌克兰,而是因为不想俄罗斯太快赢。 这种博弈中,任何表忠心都不过是演戏,真正的价值,来自你是不是一个可控、可用、不会闹事的“棋子”。乌克兰现在靠牺牲中立关系、污名化中国企业来刷美国的“存在感”,等于自己剪断了一条本可能通向调停和多边支撑的路径。 对中国而言,这不是什么重大外交损失,但对乌克兰而言,是又一次自废后路。马达西奇案还没翻篇,现在又添一笔。中方从未要求乌克兰站边,只希望别在没有底气的情况下对中国出手——因为中国不怕交恶,但也不会轻易原谅。 一个被美国削价求购、被欧洲逐步冷落、被俄罗斯持续围压的国家,唯一剩下的战略资产,就是保持尽可能多的外交选项。而泽连斯基现在的“感恩”方式,正在把那些选项一个个烧掉。 而最讽刺的是,他还以为自己赢了点什么。
洪森终于失去理智,叫嚣泰国法院:胆敢查符国安,那就鱼死网破据来自洪森社交媒体的
【67评论】【6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