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损失23万人?普京签署最新法令,全世界年轻人都能为俄卖命 乌克兰宣称半年打掉俄军23万人,数字夸张得像是玩游戏刷怪。但细看俄罗斯的最新动作,又确实让人感觉他们在人力上撑不住了。 7月初,普京签署新法令,进一步放宽外国人加入俄军的门槛。只要签个合同,不管你有没有国籍,会不会俄语,甚至哪国人都行,只要愿意拿命换俄籍,俄罗斯愿意敞开大门。 这不是第一次“法令松绑”。从2022年战事爆发后,俄方就不断下调标准。先是允许外国人服役换国籍,然后干脆取消“必须打满6个月”的要求,再后来连语言审查、家属审核这些流程都砍了,现在更是明说:只要俄罗斯需要兵源,世界上任何人都能穿上俄军军服。 这事背后的信号非常明确:俄军打人手紧缺,紧到要靠全球“外包”。 俄乌战争拖了三年,前线拼的是体力,也是人口。俄方此前就有过多轮征兵动员,先是补正规军,再靠地方武装、志愿兵团撑场子,后面北高加索的“炮灰旅”、监狱犯、甚至“瓦格纳余部”都轮番上阵。现在连“海外劳务输出”也正式编入作战序列,说明俄罗斯的可用人口资源正在枯竭。 从战场表现看,俄军确实在推进。苏梅、库皮扬斯克一线不断蚕食乌军防线,推进速度比去年明显加快,说明投入兵力在增。但这部分增量到底是谁?从士兵姓名、面孔和口音看,已经越来越不像传统俄军。更多的中亚人、车臣人、甚至传出有朝鲜人的身影在前线。这不是“民族团结”,这是在用外援弥补战损。 乌克兰公布的“23万伤亡”当然有水分,这个数字连西方媒体都不愿接盘。但结合俄方不断扩展征兵范围、屡次“临时动员”、现在又对外国人开绿灯,说明损耗肯定不小。战争的总账外界看不到,俄军的兵源缺口却在一条条法令里清清楚楚地写着。 俄国这么急,是因为他们知道,乌克兰还在等一波增援。美国的援助虽然断断续续,但从无人机、导弹到F-16,已经快堆上来了。泽连斯基能不能靠这批物资打一场“政治翻身仗”还未可知,但俄军眼下要做的,是把所有防线压过去,不给乌军任何重整的机会。想赢,先看人够不够。 而放眼全球,愿意替俄罗斯卖命的人并不多。俄语难学,俄军待遇低,战场残酷程度世界罕见。非洲某些国家确实有穷人想要一纸国籍换命运,但问题是,他们去哪报名?怎么训练?怎么调动?这并不是一场说“你想打就打”的游戏。真正能大批提供兵源的,目前只有一个国家可能:朝鲜。 朝鲜跟俄罗斯“互通有无”已经不是新闻。从炮弹、军工,到“劳务合作”,两国一直有密切安排。朝鲜经济状况糟糕,年轻人就业机会稀缺,拿命换出路,是金正恩对外博弈的一种手段。但就算朝鲜愿意,输出兵员也要保持“可控”——送出的人多了,就会影响国内稳定,送得不够,又换不到俄罗斯的真正资源回报。 而且朝鲜人穿上俄军军服,也不等于就听命于俄军体系。一旦战场上出现管理失控、语言沟通问题,或者战俘、叛逃事件,不但无助战局,反而添乱。更别说这对俄军内部士气会是怎样的冲击。 普京这次法令某种意义上等于把俄军的“合同兵系统”彻底全球化了。但全球真正能提供兵源、且敢投入俄乌前线的国家,屈指可数。从操作难度到政治成本,再到合法性争议,这一步放权,更像是无奈之举。 而俄罗斯这么干,实则也是变相承认一个现实:它已经无法单靠本国人口支撑这场长线战争。 与此同时,乌克兰也在拼尽全力包装战果。从伤亡数字到“击毁俄军坦克总数”,官方口径一涨再涨。但反过来看乌军战线,却是节节败退,库尔斯克、卢甘斯克、红利曼,全线防守态势。你说俄军死了几十万人,可领土怎么越打越少?如果不是数据灌水,那就是俄军“死得太值”。 也有种说法认为,乌克兰在打“宣传战”,高伤亡数据是为了向西方争取更多援助。但在欧美内部对继续援乌愈发犹豫的背景下,这套说法越来越站不住脚。泽连斯基高估了西方的同情心,也低估了疲劳感。 俄乌这场战争已进入拉锯阶段,外界看不清胜负,双方也拼到极限。区别只是:乌克兰在拼物资,俄罗斯在拼人命。 而普京这道“全球征兵令”,算不上战术胜利,顶多是战略焦虑的自然暴露。真正的问题不是“谁还愿意打”,而是“谁还愿意替他打”。等到能上场的都用光了,才是真正的节点。 参考资料:《俄媒:俄军上半年补充兵员超22万》(参考信息)
金正恩豁出去了,比普京还狠,就要干垮乌克兰,俄紧急改装运输机最近朝鲜领导人金
【24评论】【72点赞】
老糊
美国北约消耗俄罗斯的目的达到了。
战争2013
如何让说着不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密切配合,进行战斗,这真的是一个必须研究的技术课题,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这真的是能够解决的。不再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现在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安全和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