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志愿军和美国联合军队打的热火朝天,在上甘岭战役后,美军却突然不愿意打了,这个状况让人十分费解。几十年后,当人们再研究这段历史时,才发现美国停战的真正原因。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地方是个不起眼的小山头,可位置太关键,谁拿下它谁就能扼住朝鲜战场的咽喉。中国志愿军守在这儿,美国带着联合国军上来硬抢。美军当时牛气冲天,飞机大炮齐上阵,一天能扔几万发炮弹,志愿军的阵地被炸得跟月球表面似的。可志愿军硬是靠着人扛肩挑,把粮食弹药运上去,死守不退。 战役后期,美军其实已经占了点上风,拿下了几个阵地。可就在这时候,他们却主动提出停战谈判,1953年7月签了停战协定。这事儿乍一看挺奇怪,打了这么久,眼看有点进展了,怎么就不打了呢? 先说表面原因。打到这个份上,美军发现上甘岭这块骨头太硬,啃不动。志愿军的防御工事修得跟铁桶似的,地形又复杂,山高路窄,坦克上不去,飞机炸不透。再加上志愿军那股不怕死的劲头,美军每前进一步都得付出血的代价。打了一个多月,死伤惨重,补给线还被拉得老长,后勤都快撑不住了。美军高层一看,这仗再打下去,成本太高,不划算。 但这只是表面的说法。深挖下去,美国停战还有更大的盘算。1952年可是美国的大选年,国内老百姓对朝鲜战争早就烦透了。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钱,结果还陷在泥潭里出不来,选民的怒气都烧到政府头上了。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时就承诺要结束战争,他上台后得兑现诺言,不然政治上没法交代。停战对美国来说,既能保住面子,又能平息国内的不满。 再往大了看,国际局势也逼着美国停战。苏联虽然没直接下场,但一直在背后给中国撑腰,提供武器和物资。中国志愿军靠着这些支援,越打越有底气。联合国那边也好多国家看不下去了,觉得美国这么拖着打没意思,干脆劝和。美军自己也怕把苏联彻底惹毛了,万一真打成世界大战,那可收拾不下了。 更关键的是,中国志愿军的战斗力让美军傻眼了。志愿军装备简陋,可战术灵活,纪律严明,还特别能吃苦。美军这边呢,仗着科技先进,可士兵士气不行,后勤还老出问题。打到后来,美军发现自己根本占不到便宜,反而被志愿军拖得筋疲力尽。这种硬碰硬的消耗战,美国耗不起。 朝鲜半岛还是维持了38线分治,美国保住了南韩这块地盘,算是守住了冷战的前线。但这场仗也让美国明白,中国不是好惹的。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美国对中国军队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后来几十年都不敢轻易跟中国正面开战。 对志愿军来说,上甘岭是场硬仗,也是场胜仗。靠着这场战役,中国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证明了自己不是随便能捏的软柿子。这仗还给后来的中美关系埋了个伏笔,美国从那以后对中国多了几分忌惮,外交上也更小心翼翼。 看看数字就知道这仗有多离谱。美军和联合国军在上甘岭投入了6万多兵力,动用了300多门大炮、170辆坦克,还有上千架次飞机轰炸。志愿军这边呢,只有4万多人,武器差一大截,可硬是扛住了。美军伤亡2.5万多人,志愿军也有1.9万多伤亡。这数据说明啥?说明志愿军用命拼出来的胜利,硬生生把美军的优势耗没了。 上甘岭战役告诉咱们一个道理,战争不是光靠装备就能赢的。决心、意志、还有战略眼光,这些东西有时候比飞机大炮还管用。美军停战不是因为他们仁慈,而是实在打不动了。中国志愿军用血肉之躯证明了自己的硬气,也给国家争取了喘息的空间。 这事儿放到现在看,也有意思。国与国之间斗来斗去,表面上是军事较量,背后全是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的算计。历史翻来覆去讲的不就是这些吗?上甘岭这页翻过去了,可留下的经验教训还值得咱们琢磨。
邓小平晚年忆三陈:最痛惜陈赓,最心疼陈再道,裁军时他牺牲太多陈赓,1903年出
【2评论】【48点赞】
用户14xxx85
傻里吧唧的才会一根筋,有能力打但是继续打很不合算,对鹰酱是这样,对兔子也是这样,一拍即停
用户10xxx38
中国把世界上的军事强国打了一个遍!而且无一例外的全部打赢了![捂脸哭]
用户10xxx30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方舒宁
若是美帝联合国军占了上风,鬼才相信他们会住手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