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说中关键:“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所以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都想错了! 俄罗斯和伊朗都处在被西方制裁的压力之下,俄罗斯希望中国能大量采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为其经济提供支撑,伊朗则希望中国不仅能买石油,还能投资基建、提供技术、帮着打破西方封锁。 从他们媒体和舆论来看时不时会把自己说成中国的“前线防护”,意思很明显就是暗示中国不能离开他们,等他们垮了西方的下一个目标就会是中国,这类观点的出现并不是单纯的自信,更多的是在与中国做外交和商业博弈的时候,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 对于中国来说合作归合作,但绝不会一味给他人兜底,中国看重的是合作能带来的实际效益和长期利益,而不是一味当“冤大头”。 和俄罗斯的贸易,能源合作谈得拢就做,谈不拢也不会勉强,很多合作项目也必须考虑自身能不能获益,不能因为别人喊两句口号就无条件支持。 和伊朗也类似虽然有能源和投资协议,但一涉及到地区敏感问题,中国的态度一直非常谨慎,不会主动为伊朗“冲锋陷阵”或者无限度加码,无论外界怎么解读,中国始终把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决策的出发点首先是国内的安全和经济发展。 中国都表现得非常稳,俄乌战争爆发后,很多人以为中国会给俄罗斯大量经济援助,但实际情况远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夸张,中国的企业做生意还是讲究市场规律和性价比,遇到油价不合算、物流出问题的情况,也会选择放缓甚至暂停部分合作。 跟伊朗的往来也如此虽然合作框架一直在推进,但碰到涉及地区冲突风险时,中国更愿意当协调人,而不是站在某一方抢出头,这种做法,说白了就是不给自己惹麻烦,也不给别人提供随时“提款”的便利。 俄罗斯和伊朗也不是只跟中国一棵树上吊死,俄罗斯不少资源也卖给了印度、土耳其等其他国家,伊朗虽然和中国有大量合作,但自己还希望维持和其他国家、甚至欧洲部分国家的往来。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实更像一种灵活的利益组合,而不是过去那种你死我活的阵营对抗,说到底,每个国家都在想方设法为自己的利益争取最大化,谁也不愿把命运交到别人手里。 以现实利益为基础,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的做法,是对国际关系本质最清醒的回应,未来的大国关系中,也只有保持这样清醒和平衡,才能应对各种意外风险,持续稳步前进。 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中国既不是随叫随到的“提款机”,也不是随时能拉来垫背的“盾牌”,而是一个按自己步调办事、稳中求进的关键角色,这种成熟和自持,未必让所有人满意,但却是中国在国际舞台长期安全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美国看着180万桶伊朗石油大摇大摆地开进中国港口,为啥这次特朗普只能干瞪眼?
【2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