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湘龙彻底绝望了!当他听到马英九脱稿说出“统一需要尊重台湾人民选择”的时候,这个真正支持和统,并认为这是最佳统一方式的人已经对于和统失去信心了,而蔡正元讲的“和平不能统一,统一没有和平”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近些年两岸之间的政治鸿沟越来越深,“去中化”政策不断推进,导致不少年轻一代对大陆的认同几乎降到了历史最低点,前阵子马英九提出“应尊重台湾人民选择统一的方式”,这本来是种温和包容的表达,但在当前岛内氛围下,实际起到的效果却让很多统一派一阵失落。 唐湘龙这样曾经坚信“两岸应该共同作选择”观点的人如今都对和平统一产生了无力感,他们越来越觉得寄希望于台湾社会自己愿意统一,恐怕真的非常渺茫。 大陆方面在官方政策表述上已经有了新变化,“和平统一”这个词过去一直很重要,2024年以来在大陆官方的政府报告和媒体上,这一说法的比重明显降低,开始更多强调“采取一切必要措施”,这是个值得关注的转向。 各大媒体和不少专家都在分析这个风向其实是在表明大陆方面对未来统一方式的容忍度变低态度更为坚决了,信号释放得很明确——该用力时就得用力,等和平自发到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为什么台湾社会的统一认同下降这么快?归根结底,是社会大环境、长期政策配合作用的结果,岛内的教育内容进行了很大调整,把大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内容逐渐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地域特色和本土认同。 媒体舆论场上有关大陆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年轻人常年只接受到单一化、片面化的信息,再加上各种便利的两岸交流渠道被缩紧,造成两岸实际接触的机会减少,大家的心也越来越远,时间一长,认同感自然被快速消耗掉了。 现在在岛内说“统一”是很难的,谁要是在网络或电视公开谈统一、甚至只是表达对历史的不同理解,很容易被扣上一顶大帽子被舆论围攻,甚至被搞成政治斗争中的靶子,这种气氛让越来越多人害怕发声,更加剧了支持统一言论的缺席。 课本、纪念碑、地方节庆、历史人物、公共场所的标识,越来越少见到和中国大陆有关的符号,这种渗透早已经不是局部,而是一种系统化和持续性的社会氛围改造。 马英九这样讲“尊重选择”,在一些人看来就是把后门完全留给了“台独”,让当前的民意被操作之后成了实现独立目标的挡箭牌。 岛内有些人说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台独”,因为形成这种“民意”的背后,有很强的政策操纵和话语引导因素在内,并不是真正自由、全面的信息比较出来的结果。 大陆自身对统一的表现也越来越坚决,并没有再把全部希望放在和平协商上,国家领导人和权威媒体都一再声明,不承诺放弃任何可能措施。 台独分裂势力继续挑衅、不肯认同“九二共识”,那就准备面对更直接、更坚决的措施,这一变化让很多原本寄希望和平推动统一的人士倍感压力,长远拖下去只会让问题变得更难解决,代价也变得更大。 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也给两岸关系增加了不确定性,美台关系近几年持续升温,让台湾在安全保障上更加依赖外部,这无疑把两岸统一问题变得更加敏感,国际上有些评论拿乌克兰危机类比台湾问题,认为拖延统一进程,等待“最佳时机”,往往就会错失窗口。 机会一旦消失后果会更加不可控,岛内有部分民众也担心台湾如果长期把赌注压在美国等外部势力身上,一旦形势突变不光是统一问题,连生存安全都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唐湘龙彻底绝望了!当他听到马英九脱稿说出“统一需要尊重台湾人民选择”的时候,这个
小加娱的史书
2025-07-04 12:24:5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