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了北斗系统了,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句你不敢信的,要是现在真的都替换成北斗,咱手机估计都用不成了。 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GPS系统了,到80年代就基本成型,那时候全世界能搞这种全球导航系统的国家,只有美国一家。可以说,全球的导航行业最初都是围着GPS打转的。 几十年下来,不光是手机、汽车导航,就连船只、飞机、农业机械、工业设备,很多东西都和GPS绑定得死死的。设备厂商、芯片设计、通信协议,统统是按照GPS来开发的。比如手机里的导航芯片,大部分都是为GPS量身定制的。你想想,全球那么多手机厂商,要是突然全部换成北斗,那得重新设计芯片、改写软件,成本高得吓人。 而且,GPS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从卫星信号的传输,到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都围绕着GPS展开。很多地图软件、导航应用,都是基于GPS的数据来运行的。要是换成北斗,这些应用都得重新适配,用户体验肯定会大打折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习惯。大家用GPS用了几十年,早就习惯了它的精度和稳定性。突然换成北斗,用户可能会觉得不适应。虽然北斗的精度在亚太地区已经超过了GPS,但在全球范围内,GPS还是更胜一筹。而且,北斗的用户数量目前还只有15-20亿,而GPS的用户数已经达到了60亿,这差距可不是一天两天能赶上的。 不过,北斗也有自己的优势。它不仅能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还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这在应急救援、野外作业等场景中非常实用。而且,北斗的发展速度非常快,2024年北斗产业产值已经达到了5758亿元,智能手机支持北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国产手机已经开始支持北斗+GPS双模定位了。这种“多手准备”其实挺聪明的,既用上了北斗的高精度,又没放弃GPS的稳定性。未来,随着北斗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设备支持北斗,GPS的使用率也会逐渐下降。但要完全取代GPS,还需要时间。 所以,中国现在还在用GPS,并不是因为北斗技术不行,而是市场、用户习惯、国际生态和战略考量叠加的结果。北斗已经很强,未来肯定会越来越普及,但GPS这老家伙的地位也不是一天能撼动的。说白了,这不是“技不如人”,而是“棋局还没下完”。
顶级阳谋,真不怪deepseek美国说deepseek正在取代ChatGPT,
【3评论】【2点赞】
老牛千里
下载北斗,打开就是收费[开怀大笑]
一串数字
神经病吧,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