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6岁的耿彦波一上任,就斥资5000万重修了一个破院子,当地老百姓骂他是疯子,但他却说:“这个院子是一个聚宝盆。” 灵石县在山西晋中南部,历史底子厚,可经济一直起不来。1993年,耿彦波上任县长,面对的是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他没闲着,上任就跑遍全县调研,结果发现王家大院——一座清代晋商王氏家族的老宅子。这院子不小,14万平米,123座房,54个院,可年头太久,墙歪屋塌,随时可能成废墟。耿彦波一看,这可是宝贝,丢了可惜,得修! 修院子不是小事,耿彦波算了笔账:得花5000万。当时灵石县财政紧巴巴,这钱能干多少事啊——修路、建学校、搞工厂,随便哪个都比修个“死院子”听着靠谱。可他偏不,硬要修。消息一出,老百姓炸了锅,有人骂:“这县长疯了吧,5000万扔水里还听个响呢!”县里干部也嘀咕,这钱投工业多好,修老房子能有啥回报?可耿彦波不慌,他说:“这院子修好了,能给灵石带来长远好处,是个聚宝盆。” 决定下了,耿彦波撸起袖子干。他拉了个修缮小组,自己当头儿,找来文物专家、建筑设计师、工程队,弄了个科学方案。修的时候要求高,砖瓦用传统工艺烧,木头挑百年的,墙体用石灰黏土,彩绘找老艺人画,全程盯着原汁原味。从1993年开始,修了两年多,跑工地、管进度、调资源,他忙得脚不沾地。周边还拆了乱搭乱建,修了路,整治得干干净净。1995年,王家大院修好了,古香古色,像模像样。 修完后,王家大院摇身一变成了“晋商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游客一看这大宅子,雕梁画栋,气派得很,立马蜂拥而至。为了让游客玩得开心,耿彦波还请人设计了展览,用声光电讲晋商故事,还搞了体验项目,像穿晋装、算账、吃晋餐啥的。结果呢?游客越来越多,门票一年比一年多。2002年,门票收入就冲到3000万,修院子的钱快赚回来了。2006年,王家大院还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气更大,游客更多。 王家大院火了,灵石县也跟着沾光。周边小店、饭馆、旅店一家接一家开起来,村民日子好过了,县里经济也活了。当初骂耿彦波的人,后来也服了,说他有眼光。这事没让他止步,后来他升到榆次当书记,又到大同、太原做市长,哪儿都搞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像大同古城、太原老街,都是他的手笔。王家大院成了他仕途的起点,也证明了他那句“聚宝盆”不是瞎说。
1993年,36岁的耿彦波一上任,就斥资5000万重修了一个破院子,当地老百姓骂
文山聊武器
2025-05-07 18:19:08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