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湖南,16岁女孩考上高中,因家里没钱,只好到县城做保姆,60岁退休老校长得知后,资助女孩上学,谁料,后来老校长对她提出的一个要求,改变了女孩的一生。 喻赛波,1977年出生在湖南宁乡县一个山窝窝里。家里穷得不行,父亲有慢性肺病,常年咳嗽干不了重活,母亲种点水稻蔬菜养家,下面还有两个小弟弟等着吃饭。日子紧巴巴,但喻赛波打小就喜欢读书,脑子也好使。在村小,她成绩一直是拔尖的,化学和数学尤其拿手,老师常夸她有出息,同学也佩服她。可家里条件摆在那儿,读书对她来说像是天边的星星,够不着。 1993年,16岁的她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全家人都高兴得不得了。可高兴没两天,问题来了:学费咋办?父亲的药钱都凑不齐,母亲那点收入连吃饭都不够,家里哪有余钱供她上学?没办法,喻赛波只能放弃高中,收拾包袱到县城给人当保姆,赚点钱贴补家用。她心里苦,但没辙,现实就这样。 做保姆的日子不好过,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手磨得粗糙,关节上全是茧子。晚上累得要命,她还是会翻出带来的旧课本,借着昏暗的灯光看几页。书本里的知识是她唯一的安慰,她多希望能回到课堂,可这想法在当时就像做梦。 彭选勋,60岁,县中学退休的老校长。当了一辈子老师,教数学,还当过校长,带出不少好学生。退休后,他没闲着,拿着微薄的退休金,时不时资助些贫困学生。那年,他从老同事那听说喻赛波的事:一个成绩拔尖的女孩因为家里没钱辍了学,去给人当保姆。彭选勋听完心里不是滋味,觉得这么好的苗子不能就这么荒废了。他打定主意,要帮这女孩一把。 找到喻赛波时,她正在雇主家干活。彭选勋直接说要出钱让她读书,学费生活费他全包。喻赛波起初不敢信,家里穷惯了,哪敢想有人会白帮忙。彭选勋态度坚定,没多久就把她接到了自己家,腾出一间小屋给她住。从那以后,喻赛波重回高中,重新拿起课本,开始追她的梦。 彭选勋不光出钱,还常陪她学习。数学是他强项,他就帮着辅导功课,顺便讲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喻赛波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学起来特别卖力,每天早起晚睡,成绩蹭蹭往上涨。她心里憋着一口气,想考个好大学,改变家里穷日子。 1996年高考,喻赛波却没发挥好。紧张加上压力,成绩出来时,她连本科线都没过。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彭选勋,那么多资助全打了水漂,心里愧疚得不行。彭选勋倒没怪她,反而安慰她别灰心,建议她复读一年。这时,他提了个要求:“不管咋样,你都要继续学下去,不能放弃。”这话不重,却像敲醒了她。喻赛波突然明白,学习不只是为了考大学,而是给自己一个翻身的机会。 有了这个信念,她咬牙复读了一年。1997年,她考得特别好,上了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总算圆了大学梦。大学里,她没松懈,学得更扎实,还跟着老师搞科研,成绩一直在前面。毕业后,她没停下,又读了硕士博士,最后成了一名化学科研工作者,工作体面,收入也不错。 喻赛波常说,彭选勋不光给了她钱,更给了她坚持下去的理由。她后来混得好了,也没忘本,拿自己的工资设了个奖学金,专门帮贫困学生。她想把彭选勋的这份心意传下去。彭选勋呢,年纪大了还在为教育操心,退休金照样拿去资助学生。俩人的故事在宁乡传开了,大家都说,这才是真教育,真爱心。 这事听着挺励志,其实也挺接地气。喻赛波不是啥天才,就是个普通农村女孩,靠着老校长的帮衬和自己的倔劲走出来了。彭选勋也不是啥大人物,就是个退休老头,心肠好,愿意帮人。生活里这种事不多,但真有,挺暖心。
1988年,湖北一男子出于义气,借给朋友5万元做生意,之后,二人接近31年没有再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