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首富盛宣怀的长子盛昌颐,有十个小妾,称为十美。然而,小妾无法忍受与盛昌颐的生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4 22:39:35

清末首富盛宣怀的长子盛昌颐,有十个小妾,称为十美。然而,小妾无法忍受与盛昌颐的生活,经常有人逃走。只要有小妾逃跑,盛昌颐就补回一个,一定要凑成十美。 盛昌颐,江南首富盛宣怀的长子,本该是衣食无忧、前程似锦。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他开玩笑。年轻时他曾担任湖北德安府知府,在外地为官时结识了几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对她们一见倾心。 回到家中,盛昌颐难以忘怀那些女子的风姿。 虽然他已有一位正妻,但仍决定将她们纳为小妾。 盛昌颐的夫人出身商贾之家,善于经营,帮着打理家业,但性格强势。 她允许丈夫纳妾,却有一个严格的规矩:小妾们只能远观,不得亲近丈夫。 为此,她在府中安排了眼线,暗中监视丈夫的一举一动。每当盛昌颐外出,夫人就让自己的女儿跟随。 女儿也深谙母亲心意,寸步不离地守着父亲。 这十个小妾中,有的是绣娘出身,有的是歌姬出身,还有的是商人家的女儿。 她们都以为嫁入富商之家能享福,没想到婚后连丈夫的面都难见着。 小妾们住在偏院,每日除了梳妆打扮、绣花念书,就是在院子里走动。 有位叫春香的小妾,原是杭州名伶,受不了这种生活,趁夜色逃走。 还有位叫月娥的,是绸缎庄掌柜的女儿,也在一个雨夜翻墙而出。 每当有小妾逃走,盛昌颐就会立刻派人寻访新人,务必保持十个小妾的数目。 但小妾经常逃跑,物色新人也费劲,盛昌颐就想了个法子。 盛昌颐虽然表面顺从夫人,心里却着实烦闷。他想出一个主意,在城南另置办一处宅院。 这座宅院的布局很特别:院中建了一圈房间,房间之间用上好的水晶玻璃隔开,每间房都能望见其他房间的情形。 玻璃在当时是稀罕物,盛昌颐特地从广州购入。这种布局既能让小妾们互相有个照应,又能防止外人私通。 盛昌颐自己则住在正中的房间,能将所有小妾的动静尽收眼底。 小妾们住进新宅后,虽然依旧不得亲近丈夫,但总算有了些新鲜感。 她们隔着玻璃互相打趣,写诗联句,日子倒也过得热闹。不过也有人受不了这种"金丝笼"般的生活,仍会寻机逃走。 这种奇特的居住方式在当地传为笑谈,有文人还写了一首诗讽刺此事:"十美同居水晶屋,只可远观不可亵。可怜公子风流性,困作笼中看画眉。" 而盛昌颐的夫人对此种安排却十分满意,既能让丈夫看着小妾,又不必担心他们亲近。 然而,即便是玻璃牢笼,也困不住人心。盛昌颐花前月下,十美争宠,终于酿成大祸。 一个春日午后,盛昌颐新纳的小妾名叫玉娥,是苏州评弹名家的女儿,不仅容貌出众,还能歌善舞。 这天,夫人正在正房招待几位世交夫人品茶赏花,盛昌颐便趁机溜到城南的外宅。 玉娥见到盛昌颐,欢喜地为他斟茶。 两人正在说笑,突然房门被推开,盛昌颐的长女盛月芳站在门口,面色铁青。盛昌颐慌忙整理衣冠,夺门而出。 他坐在马车上,心中又羞又怒,吩咐车夫驶往西街的洋行。 那里专门经营舶来品,盛昌颐买了几瓶法国白兰地。他就在车上开瓶痛饮,酒意上涌之际,竟命车夫掉头回到外宅。 当晚,几个商场好友约他去新开的春满楼饮酒作乐。盛昌颐已有几分醉意,却仍要与人拼酒,一口气喝了大半瓶白兰地。 众人正在起哄,他突然面色发青,倒在地上。 春满楼的老板认得盛昌颐是城中富商,不敢怠慢,赶紧让伙计将人送到外宅。 十个小妾手忙脚乱,有的煎药,有的按摩,有的去请大夫。最后不得已,派了最机灵的丫鬟去通知夫人。 盛夫人赶到时,见丈夫已是出气多进气少。她立即派人请来英国医生约翰逊。 这位医生在江南一带颇有名气,专门为富商权贵看病。他给盛昌颐打了针,开了一些西药,并严格叮嘱要禁食七天。 到了第六天傍晚,盛昌颐躺在床上,虚弱地说饿。 夫人见他面黄肌瘦,心生不忍,想着只差一天了,煮了一碗莲子羹给他。谁知盛昌颐刚咽下几口,就开始剧烈呕吐,浑身发抖。 夫人慌了神,四处请医生。先是请了同德堂的老医师,又请了日本医生山田,甚至找来了天主教会的医生施乐德,可惜都无济于事。 最后不得已,再次请来约翰逊医生,但为时已晚。 盛昌颐临终前,望着窗外的月光,喃喃道:"一生只求十美相伴,不想竟成了镜中花、水中月。"第二天一早,他就咽了气。 他死后,消息传到新宅,小妾们如获大赦。她们身无长物,各自逃之夭夭。 盛府上下一片肃杀,再无歌舞升平。昔日流连在盛昌颐身边的十美,也随着他的死亡土崩瓦解,四散而去。 从此,盛府再无他的风流逸事。那个把小妾当做珍宝的风流郎,终究抵不过生死考验。 他用半生经营的繁华,转瞬便成过眼云烟,令人扼腕叹息。 玉娥带着几件首饰,回苏州继续唱评弹。那座特制的水晶屋很快就破败了,只留下一段传奇故事在坊间流传。 据说多年后,盛夫人对女儿说:"你父亲一生最大的痴愚,就是执着于那个'十'字。既不愿少一个,又不肯多一个,到头来竟为这数字送了性命。" 而今人谈起此事,都感叹盛昌颐是个特立独行的人物,虽然最后落得个可笑的下场,却也为江南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0 阅读:0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