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家境贫寒的钱伟长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家里没有钱给他买一套体面的衣服,做裁缝的婶母用客人剩余的布料给他裁了一件新衣服,让他穿着到清华大学报道。 当年,钱伟长参加清华大学入学考试。 当时的考试制度不同于今天,各科成绩的权重也有所不同。 钱伟长在历史和语文两门课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考官的注意,他的历史卷面不仅答案准确,还能旁征博引,展现出深厚的史学功底。 语文考试中,他的文言文翻译和作文都表现出色,行文流畅优美。 当时的清华大学设在北京西北郊,钱伟长从浙江老家千里迢迢赶来参加体检。 他家住在浙江德清县一个叫三墩的小村庄,父亲是个私塾教师,收入微薄。 为了筹集路费,家里不得不变卖一些田产。 体检当天,钱伟长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布衣,显得特别单薄。 主考官马约翰是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毕业于美国斯普林菲尔德体育学院。 当他看到钱伟长的身高只有149厘米时,立刻皱起了眉头。按照当时清华的规定,男生身高必须在160厘米以上。 随后的体能测试中,钱伟长的表现更是不尽如人意。 每测试一个项目,马约翰就在记录本上划一个叉。 最后一个项目是1500米长跑,当时的跑道是用煤渣铺就的,每跑一圈都会扬起阵阵黑灰。 钱伟长起跑后,虽然步伐不稳,但始终咬牙坚持。 跑到第三圈时,他已经气喘如牛,两腿发软。其他考生早已跑完,只有他还在艰难地坚持。 在即将到达终点时,钱伟长终于体力不支,重重地摔倒在跑道上。 他的衣服和脸上沾满了煤灰,但仍然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完成比赛,这一幕深深打动了马约翰。 他认为钱伟长虽然身体条件差,但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肯定。 最终,钱伟长成功被录取。当时,家里没有钱给他买一套体面的衣服,做裁缝的婶母就用客人剩余的布料给他裁了一件新衣服,让他穿着到清华大学报道。 入学后,钱伟长被分到中文系。 当时的中文系主任是闻一多,而钱钟书则是高年级学长。 在一次系里的文学讨论会上,钱伟长的发言引起了钱钟书的注意。 钱钟书对这个瘦小的学弟很是欣赏,认为他对文学的理解颇有独到之处。 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让钱伟长产生了转系的念头,他认定学习理科才是报国之路。 可那时的物理系竞争激烈,每年只招10名新生。 主任吴有训好说歹说劝走了其他想转系的学生,只有钱伟长一个人赖着不走。 吴有训无奈,只得答应让他旁听课程,条件是一年内必须让数理化成绩达到70分以上。 就这样,钱伟长开始了艰难的自学之路,理科基础薄弱的他在每周的测验中连续七次不及格。 紧要关头,吴有训找到了他。 钱伟长还以为要挨骂,没想到吴有训非但没有责备,反而悉心指点他学习理科的诀窍在于"懂"和"通",教他融会贯通而非死记硬背。 钱伟长如获至宝,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第一学期末,数理化竟然全部及格;第二学期末,竟然还考出了80多分的好成绩。 钱伟长终于凭借惊人的进步,得以进入梦寐以求的物理系。 进入物理系后,钱伟长凭借超人的毅力和悟性,学业成绩一日千里。 19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获得了公费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机会。 在那里,他专攻应用数学,开启了辉煌的科研生涯。 1955年,钱伟长从美国归国。 当时他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担任高级研究员,生活优渥。 但得知祖国需要科技人才的消息后,他立即做出了回国的决定。 回国后,钱伟长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简陋,实验室里只有几台老旧的计算器,连最基本的实验设备都很缺乏。 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研究热情,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1958年,国家决定开展"两弹一星"工程。 钱伟长被任命为理论研究组组长,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积累。 为此,钱伟长组织了一个由40多位年轻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始了艰苦的理论攻关。 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钱伟长负责解决爆炸力学中的关键问题。 他提出了一套创新的计算方法,成功预测了核爆炸的威力和影响范围,这些理论计算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重要指导。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试验场成功爆炸。 钱伟长和其他科研人员在指挥所里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这个时刻,是他们多年努力的见证。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钱伟长重点研究了热核反应的控制问题。 他发展了一套新的计算模型,解决了氢弹引爆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在人造卫星项目中,钱伟长主导了运载火箭的气动力学研究。 他建立了火箭气动特性的计算方法,为火箭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钱伟长仍是当代学子心中永不褪色的丰碑,他身披简朴长衫立下的凌云壮志,激励我们在求学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在知识的花园里尽情绽放青春的风采。
1931年,家境贫寒的钱伟长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家里没有钱给他买一套体面的衣服,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3 16:43:40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