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已婚10年的孙立人,在一场舞会上认识南京汇文女子中学的张晶英,两人相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3 16:43:39

1929年,已婚10年的孙立人,在一场舞会上认识南京汇文女子中学的张晶英,两人相差13岁。顾不得家中原配妻子,他等到第二年张晶英一毕业,就带到上海结了婚。 孙立人的童年,是在福建永安县一个叫小陶的山村度过的。 他的父亲孙祥瑞是当地一所私塾的教师,不仅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还注重开发学生思维。 在父亲的教导下,年幼的孙立人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少年孙立人天资聪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福州看到了清华学校的招生简章。 当时的清华是庚子赔款办学,为培养留美人才而设立。 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只身北上参加考试。 考场上,这个来自山村的少年以惊人的表现击败了众多名门子弟,考取了全国第一名。 清华园里,孙立人住在游泳池附近的宿舍。 由于身材高大,他很快被选入校篮球队。 那时的篮球场是土地,下雨天泥泞不堪,球员们经常摔得满身泥巴。 但这些艰苦的训练,锻炼了孙立人坚韧的意志。 在他的带领下,清华篮球队在远东运动会上连创佳绩,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毕业后,孙立人放弃了国内的优厚待遇,选择前往美国深造。 在维吉尼亚军校,这所被誉为"南方西点"的军事学府里,他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 军校的校训是"勇气、荣誉、责任",这也成为他终身恪守的信条。 在与龚夕涛的婚姻中,展现了一段民国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 龚家是江南望族,家族中出过两代帝师。 龚夕涛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精通琴棋书画,两人的结合,被当时的社会视为门当户对。 这段早期经历塑造了孙立人独特的性格:既有军人的果敢坚毅,又具文人的诗书气质。 他能在战场上指挥若定,也能在和平时期引经据典。 他总是说:"做军人要像个军人,做文人要像个文人。" 这种文武兼备的素养,使他在后来的军旅生涯中独树一帜。 随着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战事的爆发,孙立人屡建战功,被誉为"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等美誉。 1948年,他官至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成为一代名将。 1929年的一场舞会,45岁的孙立人邂逅了年仅18岁的张晶英,这个南京汇文女子中学的学生。 此后,孙立人对张晶英一见倾心,再难忘怀。 尽管他已与龚夕涛结婚多年,儿女绕膝,但对张晶英的爱慕之情,却如决堤之水,再也无法阻挡。 张晶英1930年从汇文女校毕业,孙立人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不顾原配妻子的感受,执意要迎娶张晶英为妻。 在上海,他们正式结为夫妻。消息传到孙立人的家乡合肥,令他的父亲勃然大怒。 毕竟,当年孙家好不容易与龚家联姻,孙立人的父亲费尽心力为他定下这门亲事。 如今儿子弃妻再娶,对龚家是何等大的羞辱! 然而,孙立人对张晶英一往情深,不管父亲如何反对,都无法将他们分开。 孙立人与张晶英新婚燕尔,本应是一段甜蜜美满的时光。 婚后初期,孙立人频繁带兵征战。 1932年淞沪抗战,1933年长城抗战,1934年征剿红军,这些军事行动让新婚夫妇聚少离多。 据张晶英的侄女回忆,有一次孙立人刚回家就接到军令,张晶英一怒之下抄起菜刀,扬言要砍断他的手臂。 幸亏张母及时制止,才避免了冲动行为。 1937年抗战爆发后,孙立人被派往缅甸指挥远征军。 张晶英则留守昆明,筹措军需物资。 她开设了一家"新新百货公司",经营布匹杂货,收入全部用于支持远征军。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两人才稍有团聚时光。 但因张晶英不能生育,她主动提出为丈夫纳妾。 1950年,经人介绍,她聘请了26岁的黄美之为孙立人的秘书。 黄美之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英文系,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黄美之到任后,与时年56岁的孙立人日久生情。 据当时孙府管家李老回忆,两人经常在花园里散步、谈天。 张晶英虽然看在眼里,但从未发作。 好景不长,1951年6月,黄美之因"为匪特传递情报"罪被捕,判刑10年。 1952年,张晶英通过友人介绍了25岁的张梅英。 张梅英出身高雄渔家,在台大医院接受过护理培训,起初是照顾孙立人的起居,后来两人相恋。 1953年初,张晶英主动提出离婚,让位于张梅英。 离婚后的张晶英并未搬离孙府,而是继续住在后院的禅房里。她每天诵经念佛,同时管理着家族产业。 张梅英先后为孙立人生下孙德纯(1954年)、孙德怡(1955年)、孙德明(1957年)和孙德馨(1959年)四个孩子。 1955年8月,孙立人因"匪谍案"被软禁。 张晶英立即变卖首饰、房产,聘请律师为孙立人辩护。 她还开设了一家"晶英织品厂",专门生产毛衣,供应台北各大百货公司,维持一大家子的开销。 在孙立人被软禁的33年里,张晶英每周都会准时去探望,为他送去亲手烹制的饭菜。 她还坚持给四个孩子最好的教育,送他们到台北美国学校就读。 在她的要求下,孩子们都称她为"妈妈",称生母张梅英为"梅姨"。

0 阅读:152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