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吴淞江和白茆河是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所做的一件大事,水利工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解除了江南的水患,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吗? 明中叶以后,由于土地兼并的发展,农民大量流亡、迁徙,加上,促使明初的赋役制度遭到了破坏,赋役不均的现象严重存在。尤其是江南地区 因此,改革赋税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作为社会经济发达的苏州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为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必须改革赋役制度,从直接向农民派役,改为以银代役。 早在嘉靖十七年,苏州知府王仪就曾推行一条鞭法,但由于受到各方阻挠,数行数止,直到海瑞上任后,才得以全面推广。 当时苏州府虽已实行徭役征银,但由于官吏徇私舞弊,各种加派有增无减,给予人民的危害是严重的。海瑞清楚地看到这点,因此,海瑞首先大力减免徭役,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废除各种加派。据记载,隆庆四年,长洲县徭役银减了九千六百八十八两四钱四分零,吴县减了六千七百五十:-两三钱二分零 一条鞭法把赋役合而为一,一征收,把由过去按户丁派役的办法,整为按丁、田(或丁、粮)派役。海瑞实行一条鞭法编银的比例是:田粮占四分之三,人丁占四分之一,这样的比例在当时还是比较合理的。 海瑞把徭役的很大一部分摊入田亩,无疑对无地少地的农民是有利的,这就相应地增加了地主的负担,因此遭到了他们的非议,徐阶也写信责问海瑞说:近闻郡中为均粮之举,百姓骚然病之。 徐阶所说的“百姓”,显然指的是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海瑞没有理睬他们,继续改革赋役制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均平了负担,限制了吏胥、粮长对人民的任意敲诈。 海瑞在巡抚任上,还废除了苏州地区很多“扰民”的差役。他首先革除了府城附郭总甲。总甲是一种里役制度,充役者受害很深,初制令,规定总甲的任务是监视所谓“逃盗”,及时报告府县 此外,海瑞又革除了保管、运输漕粮的“库子”“斗级”“解户”、“禁子”之类的差役,一律政为以银代役。从此百姓可以免遭种种额外的敲诈勒索。 同时,因为百姓不再需要亲身赴役,也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生产。这样,改力役为雇役的微法,是有利于人民安足生活、发展生产的。 海瑞在实行一条鞭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州府执行了漕粮的“官收官解”制度后,各衙门都减少了一笔额外收入,于是,户部官员设法习难,借口拒收苏州府官解的银两。 对此,海瑞作了斗争,海瑞同时写信给户部正堂,海瑞斥责了户部官员舞弊行为,表示了他为民争利的决心,产部管更世只得承认“官收官解”办法。 海瑞推行一条鞭法后,很有效果,虽然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解决封建国家的财政困难,但在执行中确是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有利于发展生产。 苏州地区土地兼并的情况是十分严重的。有功名的官僚地主享有免粮免役的特权,一一般中小地主、富农则采用种种手法,把土地投献给官僚地主,以求逃避赋役。 官僚地主还往往将赋役转嫁到农民头上,因此,对农民的剥削越来越苛重。农民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就把田地抵押或奉献给官僚地主,其中不少田是大地主直接用暴力夺取的 徐阶的弟弟徐陟以及他们的子姪辈们又横行乡里,因此激起了农民的愤滥利仇恨。海瑞巡视松江府时,告状者有万人之多。海瑞的态度是相当明确的 尽管他和徐阶的私人关系不错,徐阶曾经救过他的命,但是海瑞还是首先勒令他退田。徐阶想敷衍了事,极力推托。徐阶的大儿子徐璠写信给张居正求救。 海瑞尖锐地据露了乡官地主侵夺农民上地的行径,向最高封建统治者公开声明同情和支持农民的正当要求,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名官员在当时确是要有相当勇气的。 海瑞的作为,最终引起了整个地主阶级的恐慌和不安,由于他们的群起而攻之,海瑞被迫辞职回乡。但是人民是爱戴和怀念他的 可见海瑞的退田措施尽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做到,但由于海瑞敢于向人地主抗争,为民请命,因此使农民多少获得了一些土地,对人民生活和发展生产无疑是有利的。 海瑞虽然仅仅做了七个月的巡抚,但在苏州地区进行的改革,取得的一些成效,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海瑞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有着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他希望明王朝能长治久安。 他的主张和他所推行的改革措施,:都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所起的作用从根本上说只是对封建制度所作的某些修补和改良,从这点上看,海瑞是地主阶级的忠臣。 信息来源: 《目知录》
疏浚吴淞江和白茆河是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所做的一件大事,水利工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瑛悦说事儿
2024-09-05 20:56:18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