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要想取得实效,良好的政治基础不可或缺。整顿吏治、反腐倡廉,创造良好的吏治环境

瑛悦说事儿 2024-08-29 11:42:02

改革要想取得实效,良好的政治基础不可或缺。整顿吏治、反腐倡廉,创造良好的吏治环境成为高拱改革的重要一环,他是如何做的呢?   高拱复出到二次被弹劲,也就两年半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惩处的贪官污更如此之多,足见高拱改革的决心、勇气和魄力。那么高拱改革的底气在哪儿?   在写给高拱新郑县尹的信中,他说:当然,也有人说高拱有纳贿行为,如明史》说高拱“初持清操,后其门生、亲串颇以贿闻。从现有的史料看,这样的说法凤毛角。   若将高拱与前后两任首辅做一对比,就更为明了。徐阶家产万贯,张居正更是富可敌国,所以高拱前远不及徐阶,后更远不及张居正,而一生清正廉明   这大概也是他能够自始至终坚持反腐倡廉的底气和决心所在。同时,高拱为政一心为国为民,没有一己之私,高拱不止一次地给同僚透露过这样的心声   在《答同年符后网》中,另有一事也可以证明高拱坦荡胸襟。因为当年与徐阶有过节(隆庆元年高拱与徐阶矛后重重,被数十疏弹劾),高拱在推行一条鞭法时事涉徐阶而遭到怀疑,连徐阶也疑心高拱在报复。   于是,高拱走书数封,虽然,封建官场哲学里口是心非习以为常,但就高拱的为人品质而言,这是可信的,对徐阶的宽解也是基于朝廷之法的。   支大纶说:“高拱当鼎革之日,居保济之任,开诚布公,周防曲虑,不阿私党,即古社稷之臣,何以加焉。不幸比之匪人,反面横噬,狼狈出走,资斧尽丧亦足悲矣。”由此可见高拱为政之磊落。   廉洁自律、为国为民、坦坦荡荡成为高拱敢于藐视官场的惯技和程式化的守旧作风、敢于向贪官污吏开刀的因素之一,也是其改革的决心、底气和担当。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在高拱文集的序中,户部主事马之骏也发表了相似的言论,高拱获得了与张居正并驾齐的地位。其实此前已经有一次官方的全面评价。   这是高拱被洗清冤屈的开始,算是一次。这次官方文书中提到“幕画得羌胡之要领”即指“俺客封贡”,可谓抓住了高拱在边防建设中的重要贡献之一。   纵观“俺答封贡”事件始末,高拱的胆识和魄力跃然纸上。明朝建立后退居北方的蒙古成为其心头大患自明初以来屡屡侵扰边境,甚至发生非常严重的事件:“土木之变”   明英宗被俘,是明朝建立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危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午之变”,俺答汗率鞑靼军人古北口,直逼北京城下,造成明廷又一次重大震动;隆庆元年发生“汾石之祸”也是一次灾难。   “汾石之祸”离高拱力推“俺答封贡”仅仅三年多。所以,高拱面临重重阻力,需要胆识、勇气和魄力才能克服。   第三子铁皆台吉之子把汉那吉率部叩边请降。当边臣王崇古先予以安置,后上疏朝廷,妥善安置把汉那吉等,并利用这一事件,成功解决“板升”问题,而且也化解了俺答拥兵相向可能产生的军事冲突。   这期间,因考察而加剧的高拱和赵贞吉(时任礼部尚书兼掌都察院)之间的矛盾日趋白热化。   高拱一生事功建立在其深厚的学术根基之上,是明代著名的实学思想家。明代中期以后崛起了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实学思想学派。实学思想至明末清初达到了极盛。   从该记载中,可知高拱已然迫使徐阶致仕,自任内阁首辅,而仍然扶怨徐阶,有徐阶原来的学生蔡国熙转投高拱门下,高拱便让其处理徐阶子嗣横行乡里一案   适逢海瑞巡抚江南,剪抑豪强,亦在压制徐阶,面蔡国熙此时便“大开告讦”,大肆攻击徐阶,使徐阶三子俱罚戍边,仅得自身黯然幸免,昔日师门却此般不讲情面蔡国熙此时此举实难避高拱授予之嫌疑。   明清实学思想是介于宋明理学与近代西学之间的重要环节,其基本要义是批判理学空谈心性,继承儒学经世致用传统,力倡“务实",强调功利。   高拱在反对理学末流中,在明代统治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底气般实,敢于担当,勇于革新,成为改革不断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且必不可少。   信息来源: 《明史》

0 阅读:42
瑛悦说事儿

瑛悦说事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