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探社#【“饥饿疗法”可以治疗癌症,但好多人都做错了】肿瘤病人不能吃得太好

绍元看健康 2024-06-12 09:37:06

#健康真探社#【“饥饿疗法”可以治疗癌症,但好多人都做错了】肿瘤病人不能吃得太好,不然肿瘤会长得更快!”这是民间很流行的观念,还有人更进一步,想通过绝食来饿死肿瘤。这到底有用吗?传说中的“饥饿疗法”又是啥?   民间“饥饿疗法”—深受“神医”青睐   曾经写下数万字抗癌日记的博士,就在江湖骗子的蛊惑下放弃了医院的正规治疗,开始饥饿疗法,每天不能吃饭,只能吃极少量的葡萄和芋头,结果一个月后病情急剧恶化,最终身亡。结局令人惋惜。   肿瘤细胞比周围正常的细胞增生更为活跃,需要摄取更多的葡萄糖、氨基酸等能量物质,PET/CT就是利用了肿瘤细胞摄取更多的葡萄糖来精确定位肿瘤转移部位。于是,饥饿疗法的理论精髓—“减少肿瘤细胞的能量供给让肿瘤细胞生长速度减慢”—也就应运而生。   殊不知,机体饥饿时,肿瘤细胞摄取能量的能力远超正常细胞,尤其是肿瘤晚期病人,肿瘤细胞抢走了更多的能量物质,病人体重减轻、肌肉和脂肪组织萎缩,容易发展为恶病质,进入终末期。据估计,癌症患者恶病质发病率可达25%~70%,不仅能削弱放疗/化疗的效果,降低生存期,而且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显然,绝食这样的方法不仅不能压制肿瘤生长,反而影响了身体正常的机能,加速了终末期恶病质的到来。   什么是科学的“饥饿疗法”   虽然“绝食饿死肿瘤”不靠谱,但“肿瘤饥饿疗法”却是科学家提出。1971年哈佛大学佛克曼教授首次提“肿瘤饥饿疗法”,分为3种作用方式: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阻塞肿瘤供血血管、抑制代谢营养物质的使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生长因子,在正常血管细胞中,VEGF表达较低,而在肿瘤血管细胞中高度表达,因此科学家将其作为靶点,通过抑制 VEGF 通路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这一靶向疗法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   阻塞肿瘤供血血管,在肝癌中应该比较多,主要是将肿瘤滋养动脉进行“栓塞"从而“截断"输送营养物质的"供给线”。同时还可以把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以适当的速度注入,使靶动脉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而化疗药物随着“栓塞剂"沉淀于肿瘤缓慢释放,也起到“长效”消灭肿瘤的作用,这就是“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最后,目前较多新药研发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肿瘤的能量供应或剥夺肿瘤的必需营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我们也期待未来这些研究可以让病人的生存获益。   总之,不管是哪种“肿瘤饥饿疗法”,都是指向肿瘤细胞本身,且尽可能减少对全身正常细胞功能的影响。   肿瘤患者正确的饮食观念   抗癌是一项持久战,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是肿瘤治疗的基础。国家卫健委于2017年发布了《恶性肿瘤患者膳食指导》,总结下来的基本原则是:   1、合理膳食,适当运动。   2、保持适宜的、相对稳定的体重。   3、食物的选择应多样化。   4、适当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5、多吃蔬菜、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   6、多吃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7、限制精制糖摄入。   8、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期和康复期膳食摄入不足,经膳食指导仍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时,建议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挨饿行不通,那多吃行不行呢?   过度进补也要不得!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肥胖是多种恶性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它们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脂肪来源的雌激素息息相关。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肥胖的相关性最强。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5kg/m²,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就增加了1.62倍!接受保育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癌前病变患者的超重/肥胖率接近50%,而且体重还影响内膜癌的保育疗效,当BMI为21-22 kg/m²时,疗效能达到最佳水平!   简而言之,科学的“饥饿疗法”饿的是肿瘤细胞,而不是患者的机体,需要医生来评估精确用药,绝不是所谓的“绝食、少吃点”。

0 阅读:46
绍元看健康

绍元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