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真探社#【想要预防/尽早发现癌症,需要怎么做检查?】大家是否经常会有这样一

绍元看健康 2024-01-19 12:16:40

#健康真探社#【想要预防/尽早发现癌症,需要怎么做检查?】大家是否经常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了预防癌症的发生或者在癌症初期尽早发现和干预,有没有一些定期的检查可以做呢?”答案是肯定的,肿瘤筛查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肿瘤并判断治疗效果。   然而,面对众多的癌症种类和个人情况的差异,我们不知道应该进行怎样的检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以及多久进行一次更为合适。   肿瘤筛查是指在无症状人群中进行针对性的肿瘤检查,旨在早期发现肿瘤。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肿瘤都适合筛查,同时不同的检查项目也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尽管目前可以通过医学手段进行肿瘤检查和诊断,但并不是检查越多越好,也不推荐常规筛查。最好的方式是将时间和金钱花在“刀刃”上。   肿瘤筛查的开始时间和密度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众所周知,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年龄是决定筛查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肿瘤筛查并不是越早越好。虽然年龄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确定的决定因素。肿瘤的发生与基因、年龄、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因此,根据不同的因素和个人情况,肿瘤筛查的开始时间和筛查密度也会有所不同。   最佳的肿瘤筛查方法是在专业体检机构进行,根据个体的高危因素和危险分层,综合权衡利弊,结合个人意愿制定个性化的肿瘤筛查和随访方案。科学合理的肿瘤筛查方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并提高肿瘤检出率。   根据循证医学证据,我们推荐以下肿瘤筛查开始年龄和项目给不同年龄段和危险分层的人群,希望对了解成年人常见肿瘤的常规筛查方法有所帮助。   1. 乳腺癌:    - 一般风险人群(40-69岁):每年进行一次乳腺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或乳腺钼靶。    - 70岁以上的一般风险人群:进行机会性筛查(有症状或可疑体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 中高风险人群:根据危险因素就诊,根据个体意愿和医生共同决定筛查和随访方案。    - 中高风险人群(30-75岁):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或乳腺核磁共振检查。   2. 宫颈癌:    - 21岁开始进行宫颈癌筛查。    - 30岁以下的女性,每1-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    - 30岁以上的女性,每2-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    - 65岁以上的女性,如果连续10年内过去3次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正常,或过去2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结果都正常,并且最近一次检查在5年内,并没有中度以上癌前病变,可以考虑停止筛查。   3. 前列腺癌:    - 一般风险人群(50岁以上):每2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 高风险人群(40岁以上):每2年进行一次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4. 肺癌:    - 50岁至80岁的高危人群:根据个人意愿和危险因素,每1-2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肺部CT检查。   5. 肝癌:    - 40岁以上的亚洲男性、50岁以上的亚洲女性高危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AFP)检测。   6. 结直肠癌:    - 普通风险人群(50岁以上):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或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查,或每3年进行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或每5年进行一次结肠CT造影。    - 高风险人群(40岁以上):根据个人亲属患病情况,开始年龄为40岁,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筛查。   7. 胃癌:    - 45岁以上存在胃癌高危因素的人群: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   这些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和危险分层的人群,针对肿瘤筛查给出的一般性建议。请注意,个体之间的情况存在差异。如果您对自己的情况不确定,建议先与医生进行沟通,制定适合自己的检查计划。

0 阅读:6
绍元看健康

绍元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