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微博云讲堂#
【张掖鼓楼】(明清)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
张掖鼓楼古称镇远楼、靖远楼,俗名鼓楼,位于张掖市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于此,是河西走廊现存最大的钟鼓楼。1981年,张掖鼓楼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张掖鼓楼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刻记载,鼓楼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由巡抚才宽负责修建,清顺治五年(1648年)焚毁于兵燹,康熙七年(1668)甘肃提督张勇负责重建,乾隆、光绪年间又两次修缮。
张掖鼓楼仿西安钟楼建造,为砖土木结构,分楼台、楼阁两部分,通高21米。楼台夯土版筑,青砖包砌,平面呈正方形,台体四面中轴辟拱门洞,直通四条大街,门洞上部又有砖雕匾额,每块匾额上有两字,东为“旭升”、西为“宾晟”、南为“迎薰”、北为“镇远”。楼阁为外三层内两层木楼,重檐四面坡,攒尖顶。楼内原置一面大鼓,现已不存。一楼东南角原悬挂铜钟一口,为唐代所铸,上刻飞天、四神等图案,重达600余公斤,此钟现收藏于张掖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朱瑜章,朱希帆.张掖古城楼阁匾额文化意义阐释[J].河西学院学报,2017,33(03):43-47.
孙超超. 河西地区钟鼓楼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
图:
1.张掖鼓楼 来源:张掖市文旅局网站
2.《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 来源:孙超超. 河西地区钟鼓楼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1.
3.张掖鼓楼北面 来源:自摄
4.唐钟上的飞天 来源:自摄
文|观察猿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