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国潮正当红#【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明)座面长74.5厘米,

丝佩说历史 2023-03-30 13:42:45

#小猿看文物# #国潮正当红#

【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明)

座面长74.5厘米,通高10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交椅,因腿足交叉而得名,分为圆后背式和直后背式两种,既适用于居家使用,也是达官贵人外出携带的常备之器。

交椅的前身是一种名叫“交杌(wù)”的小型坐具,由汉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传来。这种造型的椅子在两宋时期已经出现,其椅圈的创意来自于古人早期席地而坐时所倚靠的凭几,在宋人的《蕉荫击球图》和《清明上河图》中都可见其形象。南宋时期,随着商品多样化和社会风尚的转变,交椅和其他日用器具一样成为普通商品。至明代,交椅的使用较前代更为普遍。

这把交椅的椅圈分五段接成,连接处使用“锲钉榫”使一圈分段连接而不散落。搭脑(家具最上端的横梁)与扶手一顺而下,圆婉柔和,对主人形成合抱之势。靠背板以攒框镶板的方式制成,上为透雕螭纹,中为透雕麒麟纹,下为壶门亮脚。构件的交接部位则镶有加固的铜饰件。用料上,交椅取材于黄花梨木,使得沉着坚致的质地与自然灵动的纹理刚柔相济。整体造型比例匀称,优美流畅。

此类交椅通常设于厅堂中的显著位置,有凌驾四座之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我们常说“第一把交椅”,其实就是比喻高居首位之人[作揖]。

资料以及图片来源:

1.上海博物馆官网和微信公众号

2.胡德生.古代的椅和凳[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03):23-33.

3.扬之水.交椅与栲栳样交椅[J].南方文物,2014(04):166-167+97+2+217.

图1、2 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

图3|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部位示意图

图4|锲钉榫的结构示意图,这种榫卯结构隐蔽地起到了加固作用

图5|黄花梨木圆后背交椅上的铜饰件

图6|宋人《春游晚归页》中左下角的可折叠交椅,是达官贵人外出携带的常备之器(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7|三国三足漆凭几,出土于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

图8|北齐《校书图》中的交杌(wù)

图9|宋《蕉荫击球图扇页》中的圆后背交椅(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10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直后背交椅(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1-5、7、8皆来自上海博物馆官网

文|观察猿白荔枝

0 阅读:4
丝佩说历史

丝佩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