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 #国潮正当红#
木偶戏又称“傀儡戏”,是由演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姿势并为之配声的戏剧表演形式,始于原始宗教的祭祀及汉代的“丧礼乐事”。木偶戏在福建落地生根发展出多样的表演形式,其中提线木偶、布袋木偶与铁枝木偶并称“福建木偶三绝”。神奇绝妙的木偶表演技艺为福建赢得了“木偶之乡”的声誉。
江加走(1871—1954),字长清,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人,是一位雕刻粉彩木偶头像的民间艺人。他认为,形象的美、丑、忠、奸、贤、愚及表情的喜、怒、哀、乐都会在眼、耳、口、鼻、眉“五形”和眉骨、颧骨、下颏骨“三骨”上引起复杂的变化。按照剧情和人物性格对面部骨骼和肌肉结构进行概括、夸张和变形,就能把不会动的木偶头变成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江加走制作的木偶头笔法细微,刻工纯熟,具有造型优美、妙趣盎然的特点,是雕刻和彩绘完美结合的稀世珍品。
2008年6月7日,江加走木偶头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Ⅶ-44[心]。
图1|刽子手、短须奸、寿星(由左至右)
图2|白面仙、长髯程咬金、红关仔(由左至右)
图3|江加走雕木偶头,20世纪50年代,福建博物院藏
图|观察猿白荔枝摄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源·缘——闽台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