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庶且富,娱乐无疆”[举杠铃]微博公开课#【六博俑模型】(东汉时期)尺寸:长

丝佩说历史 2023-04-15 09:45:54

“既庶且富,娱乐无疆”[举杠铃]

微博公开课#

【六博俑模型】(东汉时期)

尺寸:长28cm,宽19cm,通高24cm

出土地:1972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县张湾3号墓出土

馆藏:河南博物院藏

汉代从宫廷到民间,流行有多种游戏,诸如六博、弹棋、蹴鞠以及斗鸡等等。其中的博戏在春秋战国之际就已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活动。秦汉时期,博戏更加流行。

[并不简单]博,古代又称象棋,是现代象棋的前身。秦汉时期,博具主要由局、棋、箸或者焭(qióng)组成。局类似方形棋盘,中央有方框,其外用“T”或者“L”型镶嵌出可供行棋的十二条曲道和小方框;靠近中央方框四角处还有四个圆点,有时绘有花鸟。棋子可分为黑白两组,共十二颗,如星辰列阵左右,多为象牙所制。箸和焭都是下棋时的投掷物。它们作用相同,可替换使用。使用六箸的博就叫大博,二焭的博就叫小博。

[666]试想在两千多年前某个宁静的午后,两名对局者取出棋盘、对局跽坐。谈笑推让间,一方终于先投箸。细长的半边竹管应声而落。先手的执棋人根据投箸的结果行棋。片刻后,另一方也追赶上来,神色飞扬。电光石火,你来我往,两棋争道。直到听见一声惊呼,散棋升为竖立的“枭棋”(相当于象棋中的“将”或者“帅”)。两军相食,一方落败,胜负才由此确定。上举的双手,前伸的两臂,这件绿釉六博俑模型以陶土的粗犷古拙再现了东汉棋手们的风范与气势,可谓十分生动逼真。

博戏在汉代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宴会上,人们不仅“投壶对弹棋”,还“博弈并复行”。妇女也能博戏,甚至用博具作为自己的嫁妆。随着博戏的盛行,博局上十二个曲道的图案也出现在了汉代铜镜上,产生了博局纹镜。如今,在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和画像镜上,我们也经常可以发现博具的身影。

你知道吗?文献记载,汉代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都喜爱博戏。博戏如此有趣,小猿也摩拳擦掌,想来一局啦![毕业帽]

图片及资料来源:

1.河南博物院官网

2.傅举有.论秦汉时期的博具、博戏兼及博局纹镜[J].考古学报,1986,No.(01):21-42.

3.杨育彬,张长森,赵青云.灵宝张湾汉墓[J].文物,1975(11):75-93+107.

4.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大坟头一号汉墓.文物资料丛刊,4:9,11,图三七,图版贰,2.

5.北京市古墓发掘办公室.大葆台西汉木椁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7(06):23-29+84-85.

6.河南博物院.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科学出版社:229.

图1|河南省灵宝县张湾出土六博俑模型

图2|河南省灵宝县张湾出土六博俑俯视图

图3|河南省灵宝县张湾出土六博俑侧视图

图4|湖北省云梦县大坟头出土的六博棋局

图5|北京大葆台出土的象牙六博棋子

图6|西汉齐王墓随葬物坑出土的焭

图7|山东微山县两城画像石上的六博图

图8|博局与博局纹镜重叠吻合

图9|东汉四神博局纹铜镜

文|观察猿白荔枝

0 阅读:2
丝佩说历史

丝佩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