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太阳]1944年,日军战车步步逼近,团长让林竞远开炮打掉它,却被他拒绝,战车又

[太阳]1944年,日军战车步步逼近,团长让林竞远开炮打掉它,却被他拒绝,战车又前进了200多米,团长坐不住了:“炮丢了,就枪毙你!” (参考资料:2015-09-02 海峡都市报——靠近,再靠近 一炮打中日本战车!) 战场上,最要命的张力,往往不是来自敌人,而是来自友军的命令和自己大脑里的判断,老兵林竞远的故事,就是这么一个活生生的样本,它说的不是一个英雄传奇,而是一次成功的“抗命”背后,那种让人手心出汗的博弈。 1940年,才16岁的福建福州少年林竞远,既为抗日报国,也为逃离父亲的家庭暴力,考入了黄埔军校在西安王曲的第七分校,他成了第17期步兵科的一员,后来被派到四川,专门学习如何用战车防御炮对付坦克,这门手艺,成了他安身立命的本事。 他所在部队,那门炮简直是个宝贝疙瘩,为了伺候好它,上头专门配了一个工兵排来修路,生怕磕了碰了,指挥官把话撂得很死:“炮要是丢了,战场纪律处置,就地枪毙你”,这话的潜台词是,这门炮的资产价值,可能比一场局部战斗的胜负还重要。 这道命令的根源,其实是一种对资产损失的恐惧,可对于当时二十岁出头,急于证明自己的林竞远来说,炮不是用来供着的,是用来砸碎敌人乌龟壳的,这种“保住炮”和“用好炮”的根本性矛盾,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衡阳失守后,战局吃紧,林竞远的部队奉命在广西布防,阻挡日军向贵州进犯,保卫重庆,在黄沙河,机会来了,当日本坦克出现在八九百米外时,团长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命令他立刻开火。 林竞远捏着听筒,却没动,太远了,根本打不准,纯属浪费炮弹,他直接拒绝了,电话那头,团长快气疯了,再一次以“枪毙”相威胁,强令他开炮,林竞远还是没理会,他事后自嘲当时那股劲有点“傻”,有点天真,但那一刻,他信的是自己的眼睛和专业。 他在等,等一个他自己计算好的时机,他把两门炮都部署在了步兵一线阵地,这是个玩命的决定,但也是唯一能确保最大杀伤的战术,当敌军坦克晃晃悠悠开进到三四百米,近到肉眼都能看清轮廓时,他才吼出了开火的命令。 第一炮精准命中,但日本坦克只是顿了一下,林竞远冷静地命令补射第二炮,这一下,那辆坦克彻底趴窝了,旁边另一辆也被炮火波及受损,剩下的两辆一看势头不对,立马掉头就跑,后面的步兵也跟着一哄而散。 战斗刚结束,一个士兵看他下令立刻转移阵地,忍不住嘀咕:“排长,你怕死啊?”林竞远没解释,几分钟后,日军报复性的炮弹就像雨点一样,把他刚才待过的阵地炸成了一片火海,这时,大家才明白,胜利的瞬间,往往就是最危险的时候。 指挥官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在电话里夸他“还是你有办法”,这场被载入史册的黄沙河战役,中国军队激战一天,最终获胜,两天后,部队接到了携带七天口粮准备转移的新命令。 这一仗,林竞远用一次抗命,赢得了战果,也保全了自己和弟兄,他所展现的,是一种超越本能的冷静计算和风险评估能力,这种特质,或许早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战争结束后,他所在的炮兵57团被撤销,他被分到重庆步兵学校的军官总队。 1951年,林竞远回到了故乡福州,后来考入厦门大学,最终成为了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 从炮兵阵地的精确测算,到研究院的工程图纸,那份敢于挑战权威、依赖数据和判断的内核,贯穿了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