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百科

美债明明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什么还没暴雷?其实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

美债明明已经滚到37万亿了,为什么还没暴雷?其实说白了,美债已经出事了,只不过美国短时间不会这么倒下,美国如今的状况有点类似温水煮青蛙,虽然水温慢慢升高,可还是能勉强撑住。   这么说吧,美国现在不是债务没风险,而是风险被暂时按住了,暂时还没到撑不住的那个点,而支撑着这份“表面安稳”的,最核心的还是美元的特殊地位。   全世界做买卖,尤其是能源交易,大多得用美元结算,各国手里攒着美元,总不能一直放着,美债就成了相对靠谱的去处,毕竟过去这么多年一直被当成安全资产。   更关键的是,美债都是用美元发的,美国真到兑付压力大的时候,调节货币供应就能喘口气,不用像有些国家那样,手里没外汇就只能违约,这种优势让美债总能吸引到买家,哪怕规模一直在涨。   还有个更实在的操作,就是借新的钱还旧的钱,到期的债务不用真拿出现金结清,只要能发新债筹到钱,就能把旧债的窟窿填上。   这种滚动操作已经成了常态,债务规模自然越来越大,而且相当一部分美债是美国政府内部机构持有的,比如社保相关的基金,这部分债务的兑付压力没那么迫切,只要按时付利息就行,本金的问题可以往后拖。   美联储的动作也起了不小作用,之前原本计划着慢慢缩减手里的国债持有量,后来见市场不太稳,就放慢了缩减速度,甚至用其他资产的收益再去买国债,帮着维持市场流动性。   遇到短期资金紧张,还能通过逆回购之类的工具释放资金,确保短时间内发债能顺利完成,这些操作就像给市场搭了个安全网,避免了流动性突然枯竭引发的危机。   美债市场的流动性也在出问题,长期国债越来越难卖,美国只能更多发行短期国债周转,好几次拍卖长期国债,投资者兴趣都不高,就算给出的收益不算低,也没多少人愿意接手。   负责财政的官员出去推销长期国债,效果也不好,短期债发得多,意味着还债的频率会更高,一旦市场情绪有变化,资金跟不上就容易出乱子。   利息支出的压力已经快顶不住了,现在一年要付的利息已经非常高,超过了军费开支,成了政府支出里的大头。   这些钱可不是小数,原本能用来搞基建、改善公共服务的资金,全被利息吞掉了,更要命的是,这个数字还在涨,以后会挤占更多其他开支,形成恶性循环。   不过财政本身的失衡更是根源上的问题,支出端根本压不下来,军费、医保、社会福利这些开支都是刚性的,只能增不能减。   前段时间还通过法案,直接给未来几年增加了好几万亿的发债额度,等于主动把债务上限往上提,窟窿越挖越大。   而且两党在财政问题上的扯皮更是雪上加霜,这么多年来,十几份债务改革的提案都没成,两党不是想着怎么解决问题,而是互相拆台,为了反对而反对。   只要这种政治僵局不打破,就别指望能拿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经济上又依赖美元霸权带来的便利,习惯了把风险转嫁给别人,根本没动力做根本性的改革。   所以说,37万亿的债务不是没出事,是事在慢慢发酵,美元霸权的优势在被慢慢稀释,借新还旧的游戏总有玩不转的一天,利息支出早晚要把财政拖垮,现在的安稳只是暂时的,不是风险消失了,是还没到爆发的临界点。   评论区猜猜,你觉得美债的这种“温水”状态还能持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