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媒体谈中国:不管是我国制造业的哪个领域,大家都把“中国”当成一个禁忌,坦白来说就是没有自信了,我们没有信心跟他们硬碰硬…… 想当年韩国可是从日本手里接过世界造船业的“大哥”位置,风光无限,巅峰时期,他们在全球造船市场上的份额经常超过一半,那真是“拉风”得很。 然而好景不长,最近几年,中国造船业如同开了挂一般,强势崛起,不仅超越了韩国,更是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拉开了巨大差距,让昔日的“霸主”黯然失色,成了“惨不忍睹”的第二名。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量中,中国企业承揽了高达七成的订单,可谓是“垄断”了全球市场,相较之下,韩国的订单量则大幅缩水,与中国之间的差距甚至超过了55个百分点。 这并非偶然,中国造船业的腾飞,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在绿色环保和智能制造领域的突破。 中国船厂在LNG动力船、氨动力船和甲醇燃料动力船等环保船舶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并积极引入人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和自动焊接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提升效率与质量。 而韩国造船业,虽然在高附加值LNG船等领域仍有技术优势,但整体而言,正因人力短缺、生产率下降以及过去低价策略导致的结构性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不仅仅是造船业的故事,它更是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个缩影。当我们在感叹中国速度的同时,也看到,这种速度给全球,尤其是东亚地区的传统工业强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首先是技术水平,曾几何时,“中国制造”的标签还与“低端、廉价”画等号,但如今,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制造业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2015年启动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将中国打造成为与德国、日本比肩的制造业强国。 十年后的今天,该战略的86%以上目标已经实现,在电动汽车、电池、无人机、高铁、新材料、太阳能电池板、5G通信和电力系统等至少七个领域,中国已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到2024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已达到30%左右,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生物制造、机器人等新兴行业快速成长,这些数据无不宣告着,中国制造在技术上已经不输于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日韩。 其次是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市场规模。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涵盖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形成了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制品的完整链条生产能力,这种“全产业链”的优势意味着生产效率高、成本可控、抗风险能力强,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 再加上中国庞大且持续增长的国内市场,为各类产品提供了巨大的“试验田”和“孵化器”,使得企业能够快速迭代、规模化生产,形成强大的成本优势和竞争力。 中国制造的崛起,无疑打破了许多国家过去的“舒适区”,对于那些习惯了在产业链上占据高端位置、享受高附加值利润的日韩企业而言,面对中国的强势竞争,他们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用“绝望”来形容,因为他们看不到“竞争有任何赢的希望”。 面对这种“巨变”,过去“洋洋得意”的领先者,如今变成了“被挤下台的怨妇”,傲慢变成了愤懑,这并非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但却是全球产业格局演变下的必然。 就像当年美国对日韩产业的冲击一样,全球经济的洗牌从未停止,只不过,当年美国是要他们的钱,如今中国带来的变革,则更像是要他们重新审视和调整自身的“生存之道”。 我们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改变确实太大了,这种改变,源于我们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对完整产业链的执着构建,以及对超大规模市场的深度挖掘,我们不是在刻意制造“绝望”,而是在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推动着全球产业格局的优化升级。 这种实力,不仅体现在我们能生产出全世界需要的产品,更体现在我们有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定义产业标准,构建绿色智能的供应链模式,并最终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器”和国际规则制定的“参与者”乃至“引领者”。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韩国媒体谈中国:不管是我国制造业的哪个领域,大家都把“中国”当成一个禁忌,坦白来
洞察观史
2025-09-24 18:48:08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