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广西21个民兵,潜入越南境内,干掉了30名越军,附近的越南百姓听说后,却赞道:“打得好,早就该打死他们了!” 说起这事,得从八十年代中越边境的乱局讲起。那时候,越南军队在边境上横行霸道,不仅骚扰中国一侧,还在自家地盘上欺压百姓。广西那坡县挨着边境,民兵们天天巡逻,亲眼见那些越军埋雷破坏农田,抢老百姓的粮食。越南老百姓日子更苦,政府穷兵黩武,经济一塌糊涂,中国改革开放后边贸一开,越南人蜂拥过来换货,越军却设卡拦截,抓人没收东西。百姓们气不过,主动找中国民兵通风报信,提供敌情。这支越军排驻在保乐县兵充屯,30人左右,装备3门迫击炮、7支火箭筒和30支冲锋枪,作恶多端。那坡人武部一看情报,决定动手,组建特战小队。 小队组建花了两个月,从30名民兵里挑,淘汰9人,留下21个骨干。领头的是赵少兵,早年当兵退伍后进民兵,立过一等功、二等功,经验老道。指导员赵文义管后勤和教育,两人搭档默契。小队多是壮族汉子,熟悉山地,训练夜行军、爆破、射击,每人会用冲锋枪和火箭筒。隶属广西军区,队员间像兄弟,互相信任。这不是临时拉人,而是精挑细选,目的是全歼那股敌军,既护自家边境,也帮越南百姓出气。越南当局怕中国商品冲击,封路抓人,百姓走小道泅渡换货,越发反感军队。情报一到,那坡人武部重视起来,1986年1月9日凌晨,小队出发。 出发那天,小队轻装简从,每人背冲锋枪、手榴弹、火箭筒。路上隐蔽前行,遇越南百姓扛货过境,那些人一看中国军装,就让路不吭声,可见越军失人心到啥地步。次日凌晨4点,到兵充屯外围,赵少兵核对地形,情报准得一批。4点半行动,分三组:火力组主攻,侧翼掩护,撤离负责后路。开火第一下,就击毙两个警戒的越军,火箭筒炸营房,敌人大乱。越军军官指挥还击,靠工事拼命,但民兵手榴弹和冲锋枪压住阵脚。到5点半,火箭筒打中弹药库,爆炸毁了营房,越军工事塌了。战斗到6点结束,小队无伤亡,交叉掩护撤回。 战果次日传开,越南百姓涌进中国边境报告:28名越军毙命,包括3军官,所有武器毁,仅2重伤。百姓们高兴坏了,直说替他们出了口气。这事打击越军士气,边贸通道顺了些。赵少兵和赵文义带队回,继续民兵工作,到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边境稳了。小队事迹成那坡骄傲,无人伤亡,记录存档。新兵训练时,还拿来当教材。整个行动靠情报和训练,体现人民战争思想,民兵不光守家,还能出击。 这事搁现在看,挺接地气的。八十年代,中国刚改革开放,边境民兵不是专业兵,但实战经验足。越南那边,军队欺民太狠,百姓宁愿帮外人也不帮自家兵。赵少兵他们挑人严,训练实打实,不是走过场。行动中,火力分配准,撤离快,避免纠缠。越南老百姓提供情报,证明分化敌军有效。经济上,中国边贸拉近人心,越南当局挡不住。这支小队虽小,作用大,护了边,帮了民。说白了,得民心者得天下,越军自找苦吃。 再深挖点,这反映中越边境战的本质。1979年后,两山作战民兵就出力大,运输、警卫、甚至参战。八十年代,越南侵柬和边境双线,经济崩盘,百姓怨声载道。中国用军事加经济,分化他们。兵充屯这事,就是典型:百姓情报,民兵执行,一箭双雕。赵少兵立功多,越军悬赏他,说明他威胁大。小队21人,装备简单,但战术对头。爆炸后不冲锋,直接撤,任务导向强。后续,越南人敲锣庆祝,贸易恢复,边境少事端。1991年正常化前,这种小行动不少,积累压力,让越南让步。
1986年,广西21个民兵,潜入越南境内,干掉了30名越军,附近的越南百姓听说后
混沌于浮云
2025-09-24 11:48: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