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在张群98岁生日宴会上,有记者问:“你追随蒋介石最久,和他关系也最密

混沌于浮云 2025-09-24 11:48:10

1987年,在张群98岁生日宴会上,有记者问:“你追随蒋介石最久,和他关系也最密切,那么,对于他的失败,你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张群这人,1889年出生在四川华阳一个书香门第,家里有点底子,父亲当过幕僚,从小他就爱琢磨时事。1906年考进保定军校,学了点军事基础,毕业后赶上留学热,去了日本深造。那时候日本士官学校里,中国学生不少,他1908年遇上蒋介石,两人年纪相仿,很快就聊得来。张群觉得蒋介石见识广,讨论国事时总能说到点子上。这段留学情谊,成了他后来的铁杆基础。 回国后,1911年武昌起义一响,张群跟蒋介石、黄郛三人打包回上海,投奔陈其美干革命。上海起义成了,他们仨在陈部混出头,还结拜为兄弟。那年头军阀横行,蒋介石一度因刺杀陶成章的事栽跟头,跑回日本避风头。张群没闲着,在国内东奔西跑,给蒋介石稳住军心,拉拢旧部。这份仗义,让蒋介石记在心里。 1926年蒋介石当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北伐大旗一挥,张群二话不说从北洋那边跳槽,跑到广州投奔。北伐打得热闹,张群负责拉军阀下水。军阀们各怀鬼胎,蒋介石想各个击破,张群就上阵游说。针对吴佩孚的进攻,他先堵住孙传芳的路,用利害分析说服对方别动。孙传芳那头狐狸精明,张群讲得头头是道,孙传芳最终按兵不动。这招帮国民党省了不少力气。 1930年中原大战,国民党跟冯玉祥、阎锡山搅成一锅粥,胜负全看东北张学良。张群又扛起重任,北上东北拉票。他不急着摊牌,先跟张学良混熟。张学良爱搓麻将,张群就陪着玩,边玩边聊国民党政策。几天下来,张学良通电易帜,东北军没费一枪一弹就归了蒋介石。这下冯阎联军腹背受敌,败得一塌糊涂。张群这手,稳稳帮蒋介石坐牢江山。 张群不光会拉人,还帮蒋介石张罗家事。1928年蒋介石头次下野,想攀宋家这门亲,张群觉得靠谱,就主动牵线。宋家四大家族,宋美龄那头硬骨头,张群上门几次,带礼品跟宋母倪桂珍聊家常,夸蒋介石家底厚实志向远大。倪桂珍慢慢松口,蒋宋联姻就这么成了。这桩政治婚姻,宋美龄后来帮蒋介石拉美国援,作用不小。张群这份媒人活儿,蒋介石欠他大人情。 抗战打起来,张群管后勤协调,车队物资运往前线,国民党军队靠这个撑着。1945年胜利了,可张群1948年去日本当特使,出岔子了。他建议别废天皇制,说是为稳局面,虽然蒋介石点头,但国内炸锅。中国吃日本那么多亏,这话听着像卖国。蒋介石败退台湾,张群跟着去,继续当行政院长,帮着稳岛上局面。蒋介石1975年走人,张群还干到1980年才退休。 国民党那摊子事,说到底派系林立,蒋介石用人爱亲信,黄埔系、十三太保一大堆,张群算最铁杆的。追随64年,从留学小弟到心腹谋士,他出力不少。可国民党败局已定,内斗外压,蒋介石的责任最大,张群作为身边人,难免沾边。1987年张群98岁生日,台北圆山饭店办宴,国民党老家伙们聚齐,本来图个热闹,谁知记者杀出来,直戳痛处。 那记者问得狠:“你追随蒋介石最久,和他关系也最密切,那么,对于他的失败,你是否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张群顿了顿,答得稳当:蒋介石失败有多种因素,不是一人全责。他俩共事多年,决策有执行有建议,作为亲信得担点。但话里透着无奈,厅里安静得掉针。张群这辈子忠心耿耿,可这份忠,换来的是后人审视。国民党失败,根子在不团结,蒋介石任人唯亲,张群就是典型例子。 张群为人圆滑,蒋介石死后他在台湾过得还行,读报见旧友,日子平淡。1990年他100岁生日,媒体又翻旧账,1948年那日本建议被扒出来,骂声一片,说他汉奸卖国。张群没吭声,低头听着,愧疚藏心里。国民党那帮人,忠是忠了,可决策短视,丢了大陆。张群的结局,挺现实:追随到头,晚年挨批,却没翻船。 国民党军队有人才,可派系咬得死死的,蒋介石用人标准偏心,张群这种心腹多,独立干将少。北伐、中原大战,张群拉人出力大,可大局上国民党经济烂摊子、腐败窝里斗,蒋介石扛不住。张群的忠,成了把柄,生日那问,戳中要害。他答得含糊,却实打实承认了点责任。这事接地气,就跟老伙计聚会聊旧账,总有人问:当年你帮腔,现在后悔不?

0 阅读:68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